以下是含有腸內的搜尋結果,共122筆
每年的10月是葡萄柚的盛產期,農業部和醫師建議,民眾購買葡萄柚時,可挑選表皮光滑結實、略帶柔軟且果形飽滿者,每顆葡萄柚平均僅含82大卡的熱量,是低脂高纖、去油膩又能幫助消化的食物,但不宜與藥物共服,尤其是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腎臟病患者,不宜多吃。
屏東爆發黑心豬大腸事件,屏東縣衛生局追查發現,屏東市和生市場邱姓攤商在8、9月進貨4次、共180公斤黑心豬腸已賣光,目前已無庫存。因購買者多為散客,衛生局追查貨品去向相當困難,推測恐已進了消費者肚子,只能提醒民眾避免選購「過白、過亮、來路不明」食品。
美國芝加哥一名急診醫師最近分享行醫以來最荒唐的案例,他曾遇過一名男子因私密問題就診,最後竟被發現整罐香氛蠟燭卡在他的直腸內,讓醫療團隊哭笑不得。
人體微生物的基因體數量,高出人類基因百倍,堪稱精準醫療最後一塊拼圖。由於人體微生物有很強的「地域性」,帶給台灣產業千載難逢的發展機會。
步入中年後,許多人出現腰圍失控、血壓與血糖偏高情況。營養師薛曉晶表示,背後常隱藏著代謝症候群危機,研究發現,連續半年,每天吃150克藍莓,能降低12%至15%心血管疾病風險,並增加腸內好菌、提升胰島素敏感性,藍莓有如是「抗氧化+護腸+穩糖」的三合一營養包、代謝健康的超級英雄,建議選成熟度高的藍莓,連皮一起吃,以吃進更多營養。
塑膠微粒無所不在,對健康會造成潛在威脅。醫師張適恆指出,塑膠微粒會干擾腸內菌相,惡化腸道環境,也被認為是加速衰老的主因,比塑化劑還更難排出體外。若想遠離風險,飲食上優先選擇去內臟的小型魚類,帶殼海鮮、蝦頭少吃,並透過過濾飲水、保持地板乾淨、少用一次性塑膠容器,來降低過量塑膠微粒危害。
大腸癌有年輕化的趨勢。肝膽腸胃科醫師張振榕分享有一位30歲男子,生活規律、飲食清淡且不菸不酒,因看20多歲的同事被診斷為第4期大腸癌,加上排便不順,就醫做大腸鏡檢查,竟真的在腸內發現一顆近1公分的瘜肉,讓他也非常驚訝,提醒即使是年輕人,若有排便習慣改變等異狀,一定要及早就醫。
有些人常覺得屁股癢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黃郁純表示,這有可能是擦屁股方式不對,擦屁股其實有學問的,應注意由前往後擦、不能太大力,以及不要用太粗糙、太薄的衛生紙等重點,否則輕則屁股癢、肛門受傷,嚴重還可能致使尿道感染,甚至使痔瘡或肛裂惡化。
台灣每年新增1萬7千多例大腸癌患者,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高翊凱分享,一名30多歲男子因頻繁腹瀉、糞便有血、體重減輕就醫,他於門診進行肛門指診,竟直接摸到男子直腸內有整圈堅硬的腫塊,進一步檢查確診是第3期大腸直腸癌,提醒上述症狀,都可能是腸癌表現,若症狀持續2周以上,應就醫檢查。
少油少糖有益健康,但加工食品藏著許多陷阱,卻常被忽略。醫師李思賢指出,許多標榜無糖、低脂的加工食品,其實添加物對腸道微生物群造成的傷害遠比想的還深,其中,最令人擔心的就是人工甜味劑,像是三氯蔗糖和阿斯巴甜,只要極少量就會殺死一半以上的好菌,攝取兩周,還會透過干擾腸道菌相,讓血糖調節變得更差。
公布《臺灣米其林指南 2025 》完整推薦餐廳名單之前一周,米其林公布必比登推介的店家,必比登推介旨在表彰提供物有所值美食體驗的餐廳,在這些餐廳中,消費者可以用適中的價格享受到非常優質的料理。
很多人愛喝珍珠奶茶,卻又擔心變胖。對此,減重醫師蕭捷健建議不妨把配料的珍珠換成寒天,他表示,寒天熱量極低,且有飽足感,會讓我們飽很久,並能幫助腸道蠕動,把腸內膽固醇、多餘的糖帶出體外,適量食用反而可以幫助減重。
腸阻塞症狀來得又快又急,年長者更是高危險群。醫師陳威佑指出,一位女病患近3天突然肚子劇痛,還頻繁嘔吐前來就診,表示一開始出現以為只是便祕或消化不良,就沒太在意,沒想到之後迅速惡化,連水都難下嚥,最後確診腸阻塞。
高雄43歲趙先生近月來感到左腹疼痛、腹脹,大便習慣也有改變,但因無血便、無便秘或腹瀉,加上家族中並無大腸癌病史,自以為只是消化不良,沒想到就醫後竟確診直腸癌第3期,所幸經手術切除腫瘤並接受化療,目前持續追蹤中。
日本女星辣妹曾根(名城菜津子,婚前姓名曾根菜津子)過去以「大胃女王」身分打開知名度,近年也活躍於各大綜藝節目。辣妹曾根近日在節目上透露,她的小孩像是遺傳到她的大胃王基因,才就讀小學四年級的女兒一餐就能吃下6碗白飯,不科學食量讓現場來賓都很驚訝。
十字花科蔬菜富含纖維和營養素,不僅是減重時期的神隊友,還能夠抗發炎、抗癌,醫師醫師李思賢指出,常見的十字花科蔬菜有花椰菜、青花苗、高麗菜、羽衣甘藍、球莖甘藍、白蘿蔔、白菜、芝麻葉、蕪菁等,不過他也提醒,這類蔬菜雖好,並非人人適合,有小腸細菌過度增生問題、甲狀腺問題的特定族群,須留意攝取量。
70%的黑巧克力不僅能幫助減肥,還能護肝?日本肝臟名醫栗原毅分享案例指出,一名40歲女子愛吃仙貝、饅頭,一年內胖了6公斤,還確診糖尿病與脂肪肝,改吃70%以上的黑巧克力一個月後,成功減重3公斤,不僅肝發炎指數降了近一半,糖化血色素也從7.4%降到6.5%,病情獲得改善。
台灣癌症死因裡,大腸癌已連續21年高居前三名,日常的飲食是關鍵之一。醫師陳炳諴曾分享案例指出,一名60多歲男性過去每天早上都會喝上一碗牛肉湯,某次做大腸鏡發現一顆2.5公分的息肉,確診早期大腸癌。他提醒,紅肉吃多會提升大腸癌機率,攝取量一定要多注意。
高雄1對夫妻檔長期受到肥胖困擾,丈夫因體重過重合併高血壓與膝關節疼痛,妻子則有代謝異常與慢性疲勞等症狀。高雄市立小港醫院綜合健康減重門診評估後,透過內視鏡袖狀胃成形術,協助夫妻以特殊內視鏡縫合系統,減少胃容量並延緩排空時間,有助於控制食量與飽足感,加上營養師指導和運動,2人成功共減50公斤。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為一對長期受到肥胖困擾的黃姓夫妻施行「內視鏡袖狀胃成形術」,俗稱「無痕胃拉提」,透過特殊內視鏡縫合系統,減少胃容量並延緩排空時間,有助於控制食量與飽足感。2人共減去50公斤,健康狀況與生活品質獲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