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腸病毒門急診的搜尋結果,共76

  • 腸病毒18重症8死創六年最高 4天大女嬰感染住院3周

    腸病毒18重症8死創六年最高 4天大女嬰感染住院3周

    國內上周新增1例感染克沙奇A16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為北部一名出生僅4天大的女嬰,住院長達三周。疾管署統計,今年累計18例重症病例,其中8例死亡,且都是感染「新生兒殺手」伊科病毒11型(16例)為多、其次為克沙奇A16型及克沙奇B5型,各1例,創下6年來同期最高。

  • 4天大男嬰染腸病毒重症!今年累計17例創6年新高

    4天大男嬰染腸病毒重症!今年累計17例創6年新高

    腸病毒重症新生兒再+1!疾管署今日公布,國內上周新增1例感染伊科病毒11型重症病例,為南部一名出生4天男嬰,出生時呼吸急促、活動力差,出生第4天出現發燒、肌抽躍、嘔吐、食慾不佳、腦炎等症狀,治療後症狀改善,目前已出院。今年累計17例腸病毒重症、8例死亡,為近6年同期最高,其中新生兒累計14例重症、7例死亡,均染伊科病毒11型。

  • 腸病毒重症8死創6年最高 疾管署:10月上旬將進入流行期

    腸病毒重症8死創6年最高 疾管署:10月上旬將進入流行期

    又是新生兒腸病毒!疾管署公布,國內上周新增1例感染伊科病毒11型死亡病例,一名出生僅七天的北部男嬰,出生即黃疸、茶色尿,住進加護病房隔日即死亡,出生前媽媽有發燒症狀;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今年累計16例,含8例死亡,創下近6年同期最高,她預測十月上旬,國內健保及門診人次每週會超過一萬一千人次,將正式進入流行期,因此提醒家長、校園注意腸病毒防疫措施。

  • 開學防疫 腸病毒重症6年最高

     本周是開學周,腸病毒疫情恐怕升溫。疾管署公布,國內新增2例新生兒腸病毒重症,分別為出生5天、10天的男嬰,均感染新生兒腸病毒殺手之稱的伊科病毒11型。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今年累計15例重症病例,其中7例死亡,創近6年最高,點名桃園、台東,兩縣市已拉警報,雙雙快達流行閾值邊緣,開學後是否疫情攀升,有賴校園防疫。

  • 中部2新生兒腸病毒併發重症 疫情創近六年同期最高

    中部2新生兒腸病毒併發重症 疫情創近六年同期最高

    本周就是開學周,腸病毒疫情恐怕面臨上升!疾管署今天公布,國內新增2例不到滿月的新生兒腸病毒重症,分別為出生第五天、第十天的中部男嬰,且均是感染新生兒腸病毒殺手之稱的伊科病毒11型感染併發重症,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開學後是否疫情攀升,需觀察兩周。

  • 1病毒開始肆虐 嚴重恐併發「腦膜炎」醫示警:傳染力高

    1病毒開始肆虐 嚴重恐併發「腦膜炎」醫示警:傳染力高

    疾管署昨(19)日公布,國內新增2例新生兒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均為伊科病毒11型,讓家長憂心。婦產科名醫蘇怡寧提醒,近期腸病毒以伊科病毒11型為主,台灣腸病毒疫苗僅對EV71型有效,感染後若症狀嚴重,可能併發腦膜炎、心肌炎或敗血症,新生兒風險最高,預防仍以勤洗手、保持清潔及避免接觸不相關人士為主,強調此病毒傳染力高。

  • 嬰兒出生5天 染伊科病毒11型

    嬰兒出生5天 染伊科病毒11型

     有新生兒殺手之稱的伊科病毒11型腸病毒,還沒退流行!疾管署公布,上周一口氣新增2例重症病例,分別為南部及中部的新生兒,兩人在出生後8天及5天就發病,且雙雙引發新生兒敗血症,兩人都還在加護病房救治中。疾管署表示發言人曾淑慧表示,今年已累計13例腸病毒重症個案,其中7例死亡,創6年來同期最嚴重,提醒準媽媽產前多留意。

  • 伊科病毒11型重症再添2例 出生不到10天就進加護病房

    伊科病毒11型重症再添2例 出生不到10天就進加護病房

    有新生兒殺手之稱的伊科病毒11型腸病毒,還沒退流行,疾管署公布,上周又新增2例感染伊科病毒11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分別為南部及中部的新生兒,出生第五天、第八天就染病住院,目前都還在加護病房治療中。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今年累計13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含7例死亡,為近6年同期最高。

  • 腸病毒燒至8月底 大雨類鼻疽增4例

    腸病毒燒至8月底 大雨類鼻疽增4例

     新生兒殺手,腸病毒伊科病毒11型要延長流行到8月底了!疾管署原本預估7月底就會脫離流行,但上周再增1例重症及1例死亡案例,兩名均為出生4天大的男嬰,死亡的中部男嬰出生後就呼吸窘迫,頻繁呼吸停止,隔天就不幸死亡,疫調發現其母親生產前一周就出現發燒症狀。

  • 腸病毒發威 不排除流行到8月

    腸病毒發威 不排除流行到8月

     台灣進入暑假期間,基隆市衛生局表示,7月初腸病毒門急診就診達242人次,已進入腸病毒流行期,呼籲民眾及家中有幼童的家長,務必注意個人衛生習慣,落實正確洗手及環境清消,以降低腸病毒傳播機會。

  • 暑假照樣爆!基隆腸病毒入流行期 醫揭「生病不上學」

    暑假照樣爆!基隆腸病毒入流行期 醫揭「生病不上學」

    雖然進入暑假期間,但基隆市衛生局表示,7月初腸病毒門急診就診達242人次,已經進入腸病毒流行期,呼籲民眾及家中有幼童的家長,務必注意個人衛生習慣,落實正確洗手及環境清消,以降低腸病毒傳播機會。

  • 腸病毒高原期恐拖到8月 疾管署曝「1情況」先別餵母乳

    腸病毒高原期恐拖到8月 疾管署曝「1情況」先別餵母乳

    今年腸病毒集中發生在新生嬰兒,迄今新生兒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已累計有6例,其中5例死亡,全數都是感染伊科病毒11型惹禍。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這一波新生兒腸病毒流行,約6月中達到最高點,目前正在高原期,且可能延後到8月才會脫離流行。疾管署也修訂「新生兒腸病毒醫療處置建議」,母親若疑似感染腸病毒,可考慮「暫緩」哺餵母乳。

  • 新生兒腸病毒警報!3天奪2命 醫揭「危險信號」

    新生兒腸病毒警報!3天奪2命 醫揭「危險信號」

     小心新生兒腸病毒!疾管署公布上周新增2死1重症,3個案皆為出生3至6日;台中市小兒科醫師賴永清近日也收治1名疑似腸病毒個案,出生52天女嬰因出疹、高燒收住院治療,並通報腸病採檢,唯最終疾管署排除是腸病毒71型,幸女嬰住院5日康復出院;醫師提醒,新生兒罹腸病毒與兒童症狀不同,多以發燒、食慾不振、活動力減少等症狀表現,但仍有併發心肌炎、腦炎、敗血症的可能,不可輕忽。

  • 腸病毒衝6年新高 1周2新生兒亡、1重症 皆染伊科病毒11型

    腸病毒衝6年新高 1周2新生兒亡、1重症 皆染伊科病毒11型

    腸病毒重症創下六年來最嚴重!疾管署公布上周腸病毒門急診就診計6009人次,呈現升高,並新增2例死亡,1例重症個案,死亡的兩嬰兒為新生兒均因染伊科病毒11型併敗血症休克不幸過世,另一名重症為南部新生男嬰,於出生後第3天出現發燒及呼吸窘迫情形,目前仍住新生兒加護病房治療。

  • 腸病毒疫情反常!羅一鈞曝2原因 6月將進入流行期

    腸病毒疫情反常!羅一鈞曝2原因 6月將進入流行期

    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從清明連假後連續4周緩升,上周共3762人次就診,較前一周增7.8%,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今年腸病毒特別反常,過去都在四月底開始流行,六月到達高峰,今年卻仍處低點,距離流行期11000人次尚有一段距離,可能和史上第三低溫的春季有關,評估今年六月才會流行,九月到達高峰。

  • 桃園放寬腸病毒停課標準

    桃園放寬腸病毒停課標準

     每年5、6月是腸病毒流行期,不少國小低年級、幼兒園及托嬰中心只要1周內有2個以上確診病例就得停課1周,家長工作無法請假又無後援,一個頭兩個大。桃園市衛生局長賈蔚表示,5月1日起放寬停課規定,排除低年級,且從通報數改採特殊病毒株與重症數,希望精準防疫,避免大幅度停課。

  • 精準防疫 桃園腸病毒停課規定改採特殊病毒株和重症數

    精準防疫 桃園腸病毒停課規定改採特殊病毒株和重症數

    每年5、6月是腸病毒流行期,不少國小低年級、幼兒園及托嬰中心只要1周內有2個以上確診病例就得停課1周,家長工作無法請假又無後援,一個頭兩個大。衛生局長賈蔚表示5月1日起放寬停課規定,排除低年級,且從通報數改採特殊病毒株與重症數,希望精準防疫,避免大幅度停課。

  • 桃園腸病毒停課新制排除低年級 重症、特殊病毒株才停課

    桃園腸病毒停課新制排除低年級 重症、特殊病毒株才停課

    每年5、6月是腸病毒流行期,不少國小低年級、幼兒園及托嬰中心只要1周內有2個以上確診病例就得停課1周,家長工作無法請假又無後援,一個頭兩個大。衛生局長賈蔚表示5月1日起放寬停課規定,排除低年級,且從通報數改採特殊病毒株與重症數,希望精準防疫,避免大幅度停課。

  • 台中 腸病毒趨緩 麻疹、登革熱蠢動

    台中 腸病毒趨緩 麻疹、登革熱蠢動

     台中市衛生局20日在北屯區松竹國小舉辦首場校園洗手宣導活動,衛生局長曾梓展指出,依疾管署監測顯示,2025年腸病毒疫情比2024年趨緩,但仍然不能掉以輕心;值得注意的是麻疹、登革熱疫情,尤其美國爆發麻疹疫情,台灣迄今全國已有6例本土、10例境外個案,另登革熱也有39例境外移入個案。

  • 麻疹疫情升溫!台中已有3確診病例 衛生局籲提高警覺

    麻疹疫情升溫!台中已有3確診病例 衛生局籲提高警覺

    台中市衛生局今(20日)在北屯區松竹國小舉辦首場校園洗手宣導活動,台中市衛生局長曾梓展指出,依疾管署監測顯示,今年(2025)腸病毒疫情比去年(2024)趨緩,但不能掉以輕心;值得注意的是麻疹、登革熱疫情,尤其美國爆發麻疹疫情,台灣迄今全國已有6例本土、10例境外個案;登革熱也有39例境外移入個案。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