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補給線的搜尋結果,共89

  • 工商社論》主權AI競賽正快步走向能源戰場

    工商社論》主權AI競賽正快步走向能源戰場

     AI從雲端走向邊緣,演進從模型開發、演算法精進,快速由企業布局推進到國際戰略層次,AI軍備所面對的競賽,也從單純的科技對決,進入一場深層的能源競爭博弈。這不僅是科技產業要事,而是一場國際主權與基礎建設競爭。OpenAI創辦人阿特曼(Sam Altman)說「電力就是新石油」(Electrons are the new oil),精準點出全球AI競賽的下一個戰場,隨著AI布局升級到主權AI,世界各國正快速地擘劃、因應這場能源之戰。

  • 國戰會論壇》台海戰爭對美軍的考驗:後勤與慢節奏(蔡鎤銘)

    國戰會論壇》台海戰爭對美軍的考驗:後勤與慢節奏(蔡鎤銘)

    2025年10月10日,《Foreign Affairs》刊出由美國政治學者布里默(Maximilian K.Bremer)與葛里耶可(Kelly A.Grieco)共同撰寫的文章〈與中國作戰,快與慢〉(Fighting China,Fast and Slow),引發美國戰略界高度關注。文章指出,若美國與中國大陸在台海爆發衝突,決勝關鍵並非武器性能或兵力數量,而是「戰爭節奏」與「後勤韌性」。布里默與葛里耶可認為,美軍長期以來過度依賴高速、短期的作戰節奏,但面對地理縱深廣大、補給鏈強韌的大陸,這種策略將陷入前所未有的瓶頸。

  • 張威翔Military》地圖不會說謊 烏東戰線已崩

    張威翔Military》地圖不會說謊 烏東戰線已崩

    地圖不會說謊,連年的烏克蘭反攻敘事,到今年歐洲領袖仍高喊「堅持到最後」,西方依舊習慣以政治語言描述俄烏戰爭,然而再多作文也改變不了殘酷的現實:俄軍在烏克蘭多條戰線上全面推進。根據俄羅斯官方、國際通訊社及多位軍事觀察家資料,俄軍在頓涅茨克、庫爾斯克、蘇梅、扎波羅熱與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均取得控制區擴張,自2024年以來,戰情明顯轉向,烏軍防線多點鬆動、後勤體系岌岌可危。

  • 美陸戰隊更新「2030兵力設計」 應對中共威脅

    美陸戰隊更新「2030兵力設計」 應對中共威脅

     美國《星條旗報》24日報導,美軍陸戰隊近日公布對「2030兵力設計」的更新計畫,宣示持續提高部隊感知能量、機動性與打擊戰力,以便更加靈活的應對中共在西太平洋的潛在威脅。

  • 蒙古騎兵橫掃歐亞 靠「移動糧倉」打遍天下無敵手

    蒙古騎兵橫掃歐亞 靠「移動糧倉」打遍天下無敵手

    13世紀的蒙古鐵騎橫掃歐亞無敵手,從中亞一路殺到東歐,令歐洲諸國聞風喪膽,究竟是什麼讓這支遊牧騎兵能在戰場上勢如破竹、越戰越強?《搜狐網》歷史專欄解析,答案不在兵器,而在他們獨特的「行動糧倉」系統,一套結合放牧、作戰與經濟掠奪的高效戰爭模式,這場歷史上最強機動軍團的祕密,遠比傳說更驚人。

  • 莫里森:台須72小時內重創共軍

    莫里森:台須72小時內重創共軍

     澳洲前總理莫里森8日在「台北安全對話」專題演說中分析,中共目前仍判斷對入侵或封鎖台灣的戰略不划算,但局勢驟變,一旦中共決定採取敵對行動,就再也無法「重置局勢」,他強調,台灣必須具備在戰事初期72小時內重創敵軍的能力,這需要更高的國防投入、跨黨派團結,以及與盟友更緊密合作。

  • 中共登陸台灣恐需諾曼第20倍兵力  英智庫:台可發展無人艇補給

    中共登陸台灣恐需諾曼第20倍兵力 英智庫:台可發展無人艇補給

    中共若要大規模登陸台灣,恐需諾曼第20倍的兵力!在今登場的2025台北安全論壇中,來自英國皇家聯合軍種研究所(RUSI)的副研究員Peter Olive及資深研究員Philip Shetler-Jones,皆認同指出,中國與其試圖入侵台灣,不如切斷海上貿易與補給線,以及透過持續干擾台灣的政治、輿論、韌性資源等,離間政府與人民;此外,可以嘗試探索無人化的海上交通安全技術,以維繫海上貿易韌性。

  • 美擬助烏情報、飛彈 襲俄能源設施

    美擬助烏情報、飛彈 襲俄能源設施

     美國官員表示,美國將向烏克蘭提供情報,幫助遠程飛彈襲擊俄羅斯能源基礎設施。川普政府也在考慮向基輔運送威力強大的武器,以打擊俄羅斯境內更多目標。據報導,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已向川普提出買飛彈的要求。

  • 俄軍春夏季奪3500平方公里領土!烏克蘭「新頓巴斯防線」告急

    俄軍春夏季奪3500平方公里領土!烏克蘭「新頓巴斯防線」告急

    俄羅斯自2025年2月以來,於烏克蘭全線推進,截至10月1日,全線已經奪取超過3500平方公里的領土,烏方目前最大的缺口為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Dnipropetrovsk Oblast),由於烏軍該處兵力不足,俄軍連日深入推進已搶佔9個住民地,雙方激戰的熱點為庫皮揚斯克(Kupyansk)、紅利曼(Lyman)、康斯坦丁諾夫卡(Konstantinovka)以及紅軍城(Pokrovsk)方向。

  • 時論廣場》顛倒史實 徐國勇無知的勇氣(李翔宙)

    時論廣場》顛倒史實 徐國勇無知的勇氣(李翔宙)

     民進黨祕書長徐國勇日前的「二戰後美國麥克阿瑟將軍命令蔣介石接收台灣、沒什麼台灣光復」等荒謬言論,引發眾怒;身為國家執政黨的秘書長信口雌黃篡改歷史,不僅貽笑大方自取其辱,甚而顛倒史實喪權辱國;因之,實有必要嚴正視聽,回歸國家正確史實,撥亂彌平當今國家命運被這一小撮台獨亂流所闖的奇恥大辱。

  • 滅掉3萬精銳漢軍「不是匈奴」 鮮卑靠4大改革成北方霸主

    滅掉3萬精銳漢軍「不是匈奴」 鮮卑靠4大改革成北方霸主

    匈奴勢力在漢朝打擊下日漸式微,但鮮卑卻悄悄崛起,首領檀石槐靠著軍事、政治、經濟、技術改革,壯大勢力,還曾在西元177年一舉擊敗漢朝的三路大軍,取代匈奴成為漢朝在北方最為強勁的威脅。

  • 國戰會論壇》解放軍變招?火箭彈系統攻台策略(譚傳毅)

    國戰會論壇》解放軍變招?火箭彈系統攻台策略(譚傳毅)

    《中時新聞網》援引國防部前視察盧德允指出,共軍近年戰術改以成本相對低廉的「遠程火箭砲」(火力)(簡稱遠火)來取代高價的彈道飛彈,企圖瓦解台灣的防空防禦。

  • 川蒲會前 烏俄攻防加劇爭取談判籌碼

    川蒲會前 烏俄攻防加劇爭取談判籌碼

     美國總統川普預定15日與俄國總統蒲亭舉行領袖會談,但俄軍近日仍在烏東頓內茨克地區發動猛攻,持續壓迫烏軍防線,意圖攻取當地關鍵據點;烏軍則宣布收復蘇米州2處村莊,凸顯雙方地面攻防加劇,藉以獲取更多談判籌碼。

  • 美戰略局獨斷獨行 中方不滿

    美戰略局獨斷獨行 中方不滿

     戰略情報局在中美所包括敵後宣傳在內合作進行的工作,初期因各種原因,規模較小和比較零星,一度成效不彰,至一九四五年大有改善。

  • 川普誘控中國牽制俄羅斯

    川普誘控中國牽制俄羅斯

     美中再度重啟貿易對話,引發外界對「川習會」是否促成新協議的高度關注。美國當前與中國接觸的核心目標,是把關稅談判作為萬用工具,嵌入在一場全球戰略排序中的大棋局裡。表面上是談貿易,實際上是為重新定義中美俄三角關係,甚至是為控制俄羅斯的戰略後勤補給線。對川普政府而言,在當處理俄羅斯議題時,中國不是關稅談判的終點,而是地緣戰略離間的工具。

  • 諸葛亮一死 司馬懿為何按兵不動?竟是自己人扯後腿

    諸葛亮一死 司馬懿為何按兵不動?竟是自己人扯後腿

    蜀國丞相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後,魏國失去了最強大的對手,理應趁機對蜀漢發動猛烈攻勢,然而司馬懿卻按兵不動,令外界好奇,為何他竟錯失了難得的進攻良機?事實上,背後關鍵原因主要有三個,分別是蜀漢險峻的地理優勢、魏軍在山地作戰中遭遇的後勤困難,以及司馬懿在魏國政治格局中受到的諸多限制。

  • 海納百川》美對中談判戰略 誘控中國牽制俄羅斯(台傑客)

    海納百川》美對中談判戰略 誘控中國牽制俄羅斯(台傑客)

    美中再度重啟貿易對話,引發外界對「川習會」是否促成新協議的高度關注。許多評論者將焦點放在關稅是否下調、技術管制是否鬆綁,甚至中國是否會讓步於美方農產品與能源採購要求。但若僅以經濟利益衡量此輪談判的成敗,恐怕無法理解整體局勢的精髓。

  • 日媒揭美智庫「台海封鎖兵推」能源補給困難  10天用完天然氣LNG

    日媒揭美智庫「台海封鎖兵推」能源補給困難 10天用完天然氣LNG

    日媒報導,美國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週四(31日)發布一份兵推報告,模擬中國大陸對台發動海上封鎖的情境,連續26次兵推結果顯示,在大多數情境中,台灣的能源與物資補給將遭遇重大困難,其中台灣天然氣LNG僅夠支撐10天,而美軍一旦介入,也將迅速引爆美中軍事衝突,對台灣、美國、日本及中國大陸自身造成嚴重損害。

  • 鏖戰16個月!烏克蘭要城察蘇夫雅陷落

    鏖戰16個月!烏克蘭要城察蘇夫雅陷落

    俄羅斯國防部週四(31日)宣布,南方集群部隊(Group South)朝向克拉馬托爾斯克(Kramatorsk)-德魯日科夫卡(Druzhkovka)方向展開攻勢,已成功奪下頓內茨克地區的察蘇夫雅(Chasiv Yar),戰前這座人口約1萬3千人的城市,自2024年4月以來烏俄雙方鏖戰近16個月如今陷落,直接導致康斯坦丁諾夫卡(Konstantinovka)陷入包圍。

  • 外島獨立作戰 本島模擬城鎮戰

    外島獨立作戰 本島模擬城鎮戰

     今年國軍10天5夜的「漢光41號演習」實兵演練其中一個重要部分,也就是本島城鎮戰、離島獨立作戰,堪稱史上「見軍率」最高的一次,從北到南,在港口、機場、大賣場、馬路上、樹林下、加油站,都看得到官兵操演,或武器裝備利用地形進入現地掩護,且除了本島部隊官兵全員備戰,外島官兵也天天操演獨立作戰的相關科目。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