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解剖教學的搜尋結果,共04筆
解剖學是醫學生培育養成的重要課程,高醫大醫學系解剖學科助理教授何宛怡表示,以高醫大為例,早期大體老師多來自遊民或榮民,甚至無名屍,現在都是來自捐贈,也就是生前或由家屬簽署捐贈同意書,從完成捐贈到「授課結束」,過程約需2至3年,其中包括近1年的防腐處理,與約2年的存放時間。
台北醫學大學25日舉行解剖教學英靈追思紀念會,許多大體老師及其家人,背後都有一段令人動容的故事或心意。一對身障夫妻顏徐承、吳鳳琴,當年為了順利捐贈大體,10年來幾乎不亂吃,喜愛美食的顏徐承甚至因此忌口;卓郁君更是為了幫助弱勢,身上一毛錢都沒有。
傳統華人普遍有「死後留全屍」的觀念,但過去殘肢被認定為醫療廢棄物,因故截肢者只能自行冰存或是交由殯葬業者集中處理,導致截肢者「死無全屍」。桃園市民政局修訂「公立殯葬設施使用收費標準」條文,增訂殘肢火化收費標準1次1000元,8月起就能讓民眾身後事更「完整圓滿」。
台北醫學大學今(26)舉行解剖教學英靈追思紀念會,102歲離世的何畏然是這次年紀最長的無語良師。他1949年隨軍遷台後落地生根,一生廉正清明,在得知兒子、媳婦簽署捐贈大體同意書後,立刻偕同妻子一起響應,而妻子走在前頭,他也決定托付北醫大,並期許學生們在未來都能保持初衷,行醫濟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