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計畫發射的搜尋結果,共12筆
MWC 2025 3日登場,中華電信董事長簡志誠率團前往,將與國際主要衛星業者Eutelsat旗下OneWeb、Amazon旗下Kuiper、及SES等多家廠商會面洽談下階段合作計畫。
第一財經報導,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量子資訊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院長潘建偉教授表示,在量子通信領域,在不久將來,有望在量子中繼以及量子星座兩方面,取得關鍵技術突破。大陸明年計畫發射2-3顆低軌衛星,10年內建成量子星座。
第15屆珠海航展展出了一款名為「白帝」的空天戰機(本文使用大陸名詞),不僅可在大氣層內,而且可進入外太空執行相關的飛行和作戰任務。
大陸第一財經4日報導,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量子資訊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院長潘建偉教授表示,在量子通信領域,在不久將來,有望在量子中繼以及量子星座兩方面,取得關鍵技術突破。大陸明年計畫發射2-3顆低軌衛星,10年內建成量子星座。
大陸國有企業上海垣信微星科技有限公司6日於山西北部的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將一組18顆低地球軌道衛星發射入軌道。外媒觀察指,在美國公司SpaceX建立星鏈網路的同時,中國大陸正尋求建立自己的「星鏈」。
7月4日中國大陸央視報導,西北工業大學和中國空間站合作,在超高溫合金材料領域實現了全新的突破,研發出的鈮合金能耐受攝氏2400度以上的高溫,此等材料將可用於第6代戰鬥機發動機葉片的製造,後者為了能滿足第6代戰鬥機的各種性能,發動機葉片必須能承受2100度以上的高溫。
7月4日中國大陸央視報導,西北工業大學和中國空間站合作,在超高溫合金材料領域實現了全新的突破,研發出的鈮合金能耐受攝氏2400度以上的高溫,此等材料將可用於第6代戰鬥機發動機葉片的製造,後者為了能滿足第6代戰鬥機的各種性能,發動機葉片必須能承受2100度以上的高溫。
根據解放軍科學家的一項研究,要是中國的安全受威脅,武裝雷射武器的中方潛艦可能會除掉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的「星鏈」(Starlink)衛星。
日本政府今(27)日表示,北韓已經通知,將於27日至6月4日期間發射一枚搭載人造衛星的火箭,警告朝鮮半島以西的2個水域,以及菲律賓呂宋島以東1個水域是火箭殘骸掉落的危險區域,北韓此舉顯然是準備將第二顆軍事間諜衛星送上太空。
澎湃新聞25日報導,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24日下午在中國航太大會主論壇上表示,目前縱觀世界各國進展,中國大陸有望成為第一個從火星採樣返回的國家。
達利號(DALI)貨輪26日撞上美國巴爾的摩地標法蘭西斯史考特基大橋(Francis Scott Key Bridge)橋墩,導致大橋坍塌,震驚國際。儘管達利號航行速度緩慢,但外媒揭露,實際撞擊力道卻能與火箭發射相比較,相當驚人。
大陸按計畫發射的一枚天文科學探測衛星升空,因國防部發國家警報卻震撼選情熱絡的台灣。外界質疑是否又是大陸介選?總統府深夜表示,經各友方情資評估後,研判可排除政治企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