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訊聯生技的搜尋結果,共35筆
訊聯生技(1784)外泌體布局再報捷,旗下人體臍帶間質幹細胞外泌體獲衛福部核准,可做為化粧品成份,為全台第一同時獲衛福部人源外泌體、國際INCI Name雙重認證,並取得東南亞及中南美洲粧品銷售許可的上市櫃公司。
訊聯生技雙喜臨門再傳捷報!訊聯生技2日宣布,人體臍帶間質幹細胞外泌體獲衛福部核准,可做為化粧品成分,為全台第一獲衛福部人源外泌體、國際INCI Name認證並取得東南亞及中南美洲粧品銷售許可的上市櫃公司。訊聯正加速申辦自由銷售證明(CFS)大舉擴張海外醫美市場版圖,為集團長期營運注入強勁動能。
羅麗芬-KY(6666)15日在台北國際美容展,以「研發專利×通路創新×數位轉型」為核心亮相,展示外泌體、紅球薑等多項自主專利成份產品,董事長羅麗芬表示,集團鎖定四大引擎與三大通路分眾經營,全面提升品牌滲透率,布局兩岸醫美市場。
羅麗芬-KY(6666)15日在台北國際美容展,以「研發專利 × 通路創新 × 數位轉型」為核心亮相,展示外泌體、紅球薑等多項自主專利成分產品,董事長羅麗芬表示,集團鎖定四大引擎與三大通路分眾經營,全面提升品牌滲透率,布局兩岸醫美市場。
美容通路商羅麗芬-KY(6666)2025(今)年上半年,在專業美容院通路、CS日化線及雙美直營與加盟連鎖三大通路均表現亮眼。近日推出同名保養品牌 LUO LIH FEN,台灣市場推出新品限量1000套,9月也將在中國大陸市場試銷另一系列新品,搶攻雙11、12檔期,銷售額以3000萬人民幣為目標,預估下半年營運表現將優於上半年。
國科會南部科學園區管理局日前攜手園區12家生醫新銳廠商參展,並與竹科、中科共組「科學園區主題館」,以「AI+生醫聚落創新局」為主題,展出南台灣生醫聚落在AI應用、智慧醫療以及精準健康等領域的創新成果。
訊聯生技與清冠一號團隊29日宣布攜手合作,共同開發中草藥外泌體「清泌一號」;訊聯生技董事長蔡政憲表示,這是全世界第一個將哺乳類外泌體與中草藥外泌體結合的平台,結合AI智慧研發、科技分析,未來可以銷售原料或整合其他產品複合使用,以多管齊下方式拓展市場。
訊聯生技、訊聯基因挾外泌體、AI智慧研發、精準/基因醫學三部署動能發威,今年營運加速衝刺推高。
國科會竹、中、南科三園區管理局,5日攜手聯合參加「2024台灣醫療科技展」,並扣合展會「智慧醫療」、「精準醫療」與「全齡健康」主題,展現科學園區鏈結產學研醫跨域資源,協助園區廠商發表在精準健康產品與應用的成果。
台灣醫療科技展最大外泌體主題館5日登場,集結訊聯生技(1784)、訊聯基因(4160)、訊聯細胞智藥(7808)、Lumenis、博而美國際、微邦等大廠及翰醫堂,以外泌體x AI、光電護膚、微針電波、妝品開發、醫美器材、中醫美容、婦產科,Exosome Foundry(全球外泌體研發中心委託製造工廠)商模的最新成果,也吸引馬來西亞、泰國、印尼、日本等參訪團駐足交流。
訊聯集團繼訊聯生技(1784)、訊聯基因(4160)兩公司相繼掛牌上櫃後,12日訊聯智藥(7808)將登錄興櫃,成為集團第三家上櫃公司。訊聯智藥透過前瞻技術開創全新商業模式,期許帶動13類業態與八大醫學領域、含數千家企業與院所共創外泌體再生醫學產業。
訊聯集團成立25周年,3日宣布訊聯細胞智藥(7808)將於12日登錄興櫃,成為訊聯生技、訊聯基因數位之後,集團第三家進入資本市場的公司;訊聯細胞智藥董事長蔡政憲表示,這是國內首家外泌體暨AI智慧的研發公司,代表訊聯三度成功以前瞻技術開創全新商模,將帶動13類業態、8大醫學領域、含數千家企業與院所加入,共創外泌體的再生醫學產業。
訊聯集團成立25周年,旗下「訊聯生技(1784)」和「訊聯基因數位(4160)」相繼掛牌上櫃,本月迎來第三家「訊聯細胞智藥(7808)」登錄興櫃。這不僅象徵訊聯三度成功透過前瞻技術開創全新商業模式,也代表將帶動13大類別業態與8大醫學領域,吸引數千家企業和院所投入「外泌體再生醫學產業」,攜手邁向資本市場。
衝刺生技、外泌體應用版圖,訊聯生技(1784)旗下第三家準掛牌公司訊聯智藥(7808)送件櫃買中心申請登錄興櫃,依時程推估,預計12月中前登錄興櫃。
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理監事改選大換血,台康生董事長劉理成新任理事長,訊聯生技董事長蔡政憲、維梧資本創投合夥人馬海怡接任副理事長,另有九位新血加入理監事會,且來頭都不小,凸顯生技產業接軌國際氣勢。
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今年理監事改選大換血,新生代輩出!台康生董事長劉理成新任理事長,訊聯生技董事長蔡政憲和維梧資本創投合夥人馬海怡,接任副理事長;另外,有九位新血加入理監事會,且來頭都不小,突顯生技產業接軌國際氣勢。
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舉行第十八屆理監事選舉,由台康生技劉理成董事長當選新任理事長,副理事長則由訊聯生技蔡政憲董事長及維梧資本創投合夥人馬海怡接任。
全球約有1.3億人受退化性關節炎所苦,主流觀念認為,退化性關節炎治療只能減輕疼痛、軟骨無法再生,但專家直指這是錯誤的。大林慈濟醫院與訊聯生技合作收案81名患者,接受關節鏡軟骨再生促進手術(ACRFP)與自體脂肪幹細胞治療,其中20人經1年追蹤,高達87.5%逆轉了自然病程,驗證了「軟骨可以再生」的觀念。
大林慈濟醫院關節中心呂紹睿醫師攜手訊聯(1784)生技寫下臺灣再生醫療全新里程碑,是特管法發佈實施以來,全台首度發表完整追蹤一年、具備統計意義的退化性膝關節炎治療成果。
全球約有1.3億人受退化性關節炎所苦,台灣保守估計有350萬人,雖有7成5的患者不希望置換關節,卻仍有3~4萬人走上換關節之路。專家指出主流對退化性關節炎的看法是無法阻止退化,軟骨也無法再生,但這都是錯誤的。大林慈濟醫院關節中心與訊聯合作收案81名患者,接受關節鏡軟骨再生促進手術(ACRFP)與自體脂肪幹細胞治療,在追蹤一年的20人中,高達87.5%的人逆轉了自然病程,驗證了「軟骨可以再生」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