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證券自營商的搜尋結果,共59筆
證券自營商自行買賣部位,自9月18日啟動加碼之後,到10月22日止,合計買超495.52億元,相對於同期間外資及投信各賣超922.11億元及616.58億元,自營商扮演三大法人最強的多頭總司令。
證券自營商自行買賣部位持續加碼台股,10月9月買超台股集中市場32.94億元,累計近14個交易日共買超373億元以上,鎖定華邦電(2344)、台積電(2330)、華新(1605)、力積電(6770)及南亞科(2408)等,都各大敲逾1萬張。
台股創高,外資落袋小賣超19億餘元,不過,證券自營商自行買賣部位則青睞中鋼(2002)、台玻(1802)及神達(3706)在2,000~5,000張之間,共有16檔單日加碼200張以上、且自8月11日來買超逾1,500張。
因應金融科技創新,協助金融科技業者辦理金融創新實驗案落地以及實踐普惠金融,開放證券商經營自行買賣特定外國債券業務,證券商與投資人交易外國債券,可以不足債券發行辦法所載最小交易面額來辦理,櫃買中心為配合主管機關本項業務開放,已訂定相關業務管理辦法,於今年8月7日公告實施。
面對川普對等關稅20%和即將公布的232條款結果對金融業帶來的影響,金管會表示,整體國銀影響可控,保險業的流動性也很充裕,尚不會有需要賣資產變現的問題,證券商則因投資有價證券占比不到3%,估影響不大,將持續關注國際情勢,必要時採取因應措施,協助市場穩定運作。
台美關稅公布在即,傳出韓國關稅為15%與微軟財報及展望優於預期,台積電、台達電等重量級權值股31日攜手19檔猛虎搶先過歷史新高,推升加權指數終場上漲80點收23,542點、7月大漲1,286點為史上單月第12大漲點,月K連三紅。
證券自營商近來操作偏多,據統計,自7月來自行買賣部位加碼台股集中市場近40億元,鎖定中信金(2891)、英業達(2356)、陽明(2609)等13檔加碼,主要集中高殖利率族群,產業則分散在電信、金融及AI股族群等。
代表市場避險指標的元大台灣50反1(00632R)今(30)日早盤出現下跌,截至近11點時跌勢收斂到小跌0.1%多,但對照於台股加權指數跌170點指數壓回到22,400點附近、跌破5日線,T50反1不漲反跌的表現令市場不解。
權王台積電及股王信驊兩大重量級指標股下周除息,填息行情備受期待。市場看好台積電秒填息行情,三大法人連三日買超27,963張卡位填息行情,挾股東會、除息、營收報佳音等利多,法人看好台股多頭趨勢不變,下周加權指數持續奮勇向22,000點邁進。
端午變盤,台股6月一開局即面臨補跌壓力,連假期間川普與美國法院進行關稅攻防,中美貿易戰也再度升溫,導致亞股上月30日全收跌、美股跌多漲少,市場不確定性再次襲來。投資專家建議,6月投資更需精挑細選,可鎖定升值受惠等五大題材,配合法人動態一起行動,計有榮運、中信金、技嘉、大同等15檔個股入列,法人上周展開布局,可望成為6月台股的焦點。
台灣首家債券團購平台,可望提前問世,金管會5日宣布,為因應金融科技創新的投資及交易型態,並協助金融科技業者辦理金融創新實驗案落地,已完成修法核發僅限承作「自行買賣特定外國債券業務」券商的有限執照,僅經營本項業務的證券自營商資本額為1億元。
3月川普關稅風暴山雨欲來,台股單月重挫逾一成,金融三業順勢逢低加碼,壽險加碼約452億元最多,其次銀行業加碼236億元、產險業加碼21億元,僅證券業減碼192億元,合計加碼517億元,首季累計則以銀行加碼652億元最多、壽險加碼522億元、產險業加碼33億元,但證券業減碼186億元,合計加碼逾千億元的1,021億元。
外資及證券自營商賣不休,致三大法人累計連3日賣超達664億元,惟法人資金轉進具有防禦性質的高殖利率或較不受關稅戰的內需股,包括聯電(2303)、中華電(2412)、大成(1210)及華南金(2880)等16檔個股,獲得三大法人偏多操作。
受川普關稅議題擾動,市場擔憂美國通膨上行風險,美國聯準會2月發言指降息前須看到通膨持續下降,且川普貿易戰發威,美國10年期和30年期公債殖利率2月雙雙下滑,債券價格走高,本國銀行開始減少債券加碼幅度;壽險業更從先前大幅加碼轉為減碼操作,可能有新台幣資金需求;證券自營商2月更是從去年9月以來,首度從增持轉減持。
川普關稅戰來勢洶洶,全球股市提前反應大震盪,台股2月大跌2.01%,根據金管會公布2月金融業股市投資變動,本國銀行逢低布局加碼股市約292億元,壽險業趁機加碼536億元,證券業也從1月減持轉為加碼23.5億元,整體金融業共加碼台股851.5億元。
輝達頂尖人工智慧大會(GTC)17日登場,證券自營商自行買賣部位14日轉為買超4.72億元,鎖定群創(3481)、鴻海(2317)及陽明(2609)等15檔,尤其看好DRAM雙雄華邦電(2344)及南亞科(2408)上周表態大舉加碼。
台股13日人氣回流,三大法人齊買、合計轉為買超76.84億元,扮演加權指數大漲近110點重要功臣,成交值也溫和放大至3,868億元,篩選個股價量齊揚、三大法人買超5,000張以上有群創(3481)、聯電(2303)及中鋼(2002)等17檔。
證券自營商自行買賣部位連三天回頭加碼39.18億元,據統計,近三日鎖定神達(3706)、百和(9938)、三芳(1307)等21檔個股加碼逾500張;其中電子股約占三分之二,主要集中在蘋概股、PCB族群、AI PC、AI手機及ASIC等邊緣運算族群股。
證券自營商自行買賣部位連續兩天回頭加碼22.49億元,據統計,近兩個交易日買超第一名為中信金(2891)1,020張,其次為新光金(2888)買超891張,最愛前十大股均各加碼500張以上。
監理沙盒可望有第五案正式商轉落地,2021年進入監理沙盒實驗的湊伙公司「債券團購平台」,在實驗結束後,花費兩年多將落地,金管會證期局21日宣布將進行法規修正,開放證券自營商可辦理自行買賣特定外國債券業務,預計第二季上路後,湊伙公司就可依照新規申請限制性自營券商執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