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身體循環的搜尋結果,共25筆
重陽節下周三(29日)到,此後「天月星」臨身,部分人須留意健康暗耗與舊疾復發。紫微斗數老師姚本軍指出,此星屬陰柔能量,會悄然削弱氣脈,使人精神疲倦、體力下滑,並與「濕氣」、「陰寒」、「代謝失衡」相關。重陽節後陽氣漸衰,天月星影響更強,若不調養作息、注意保暖,恐陷入過勞、失眠與免疫力下降,尤其以下3生肖需特別警惕。
許多女性受月經不規則困擾,其實經血狀態也能看出端倪!若氣味和顏色異常,可判斷體質血熱或虛寒,進而以不同中藥調理。有些民眾會吃「補品」幫助調經,中醫提醒,經期應避免吃太補、依體質給予適藥,氣血虛者經期初期可補充含鐵食物補血,必要時可依醫師建議,在經期快結束時補充四物等補品。
一名50多歲梅小姐2年前開始反覆出現眩暈,甚至突然暈倒而扭傷腳踝,先後就診心臟內科、眼科、耳鼻喉科、神經內科、婦產科、牙科等,多被診斷為自律神經失調,建議減少壓力、睡眠充足,但嘗試後仍無明顯改善,甚至在3個月內因為嚴重暈眩合併頭痛、噁心嘔吐而數度進出急診。半年前她轉而求助中醫,經過4個月治療後,不僅擺脫頭暈頭痛,體力與氣色都明顯改善。
喝水對健康相當重要,但喝錯可能會影響腎臟健康,從早上起床第一口水,到睡前最後一杯水,每個細節都攸關身體健康。營養師高敏敏列舉10項錯誤的喝水習慣,包括喝過量、偏好特殊礦物質瓶裝水、起床第一杯水太晚喝、感覺冷就不想喝水、運動後狂灌水等,必須盡快調整。
養生當道,運動是關鍵之一,但平常就已經很累了,要怎麼養成運動習慣?精神科專家提醒,其實散步、逛街這類長時間的行走也是一種運動,好處不僅在於身體,也有利心理健康,而且時間和地點也都相當彈性。若想休閒愜意,可放緩步速;若想要促進身體循環等,可嘗試讓步伐加快,並可輕鬆對話的程度,達到更好的心肺訓練效果。
大暑將至,氣溫節節高升,跨出冷氣房就像被保鮮膜裹住,悶得沒食慾,只想吃冰、喝飲料;但一時爽快過後,反而渾身發脹,昏昏欲睡。中醫表示身體脹不是胖,而是體內水代謝停滯,濕氣重。
按摩椅領導品牌「TAKASHIMA高島」今年首度跨界攜手台灣職棒人氣球隊-中信兄弟,展開一場融合智慧科技、運動與品牌精神的創新合作。
春天受到氣溫及環境影響,此時人體的肺臟、脾臟最容易生病,容易感染上呼吸道疾病,以及腸胃相關消化系統疾病。中醫師建議,民眾可以透過規律作息、按摩穴位、循節氣敷貼3招達成,增強免疫力並預防相關疾病。
隨著手機、電腦、平板等3C用品普及,台灣近視人口、罹患青光眼的年齡逐漸下降。網紅醫師蒼藍鴿(吳其穎)透露,減肥除了能讓血壓、血糖、血脂肪等數據進步外,也能有效改善青光眼症狀;眼科醫師王孟祺則提醒,若藉由運動改善眼壓、青光眼症狀,應避開眼球低於心臟的瑜珈動作及需憋氣用力的重量訓練,因為這兩類型運動反而會讓眼壓升高,導致青光眼快速惡化。
冷氣團一波接一波,冷到讓人凍袂條。營養師黃品瑄分享8款「發熱食物」,包括老薑、辣椒、大蒜、韭菜、薑黃、肉桂、紅棗與70%以上巧克力,其中她提到肉桂裡所含的肉桂醛有活血效果,可以提高體溫,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而吃老薑要帶皮吃,暖身效果會更好。
連日低溫,讓人手腳凍到像冰棒。營養師高敏敏表示,除了穿暖和點,透過喝熱薑茶、熱紅茶,吃70%以上的黑巧克力等食物,都有助於身體產熱,從裡子暖到外,並能提高代謝,但記得別喝酒、濃咖啡,因為可能造成血管收縮,容易越喝越冷。
日常的外在保養很多種,多數人注重保濕,然而內在保養則反之。體內若濕氣太重,會引起諸多小毛病,例如,水腫、易胖、分泌物變多、經常性的疲勞等,這些可能是身體發出的過濕警訊。
喝酒臉紅不是保護色,是「警告色」。家醫科醫師李思賢表示,喝酒會讓人外貌變老,會減低肝臟燃脂的效率,而喝酒會臉紅者是因體內缺乏乙醛脫氫酶ALDH,其得到食道癌風險,是不會臉紅者的14倍,且研究發現,喝越多酒,大腦體積會越小,即使1天只有1瓶啤酒,仍對健康有負面影響。
今夏屢飆高溫,很多人感覺熱到快中暑,中醫師張仁旭指出,中醫所說中暑,是指一個人對溫差無法適應,針對易中暑體質,則建議養成在室內運動排汗,培養對溫差的適應力;至於多數人猛灌冰飲消暑,他直指很NG,可能造成身體溼氣愈來愈重,若非喝冰飲不可,最好是小口啜飲,不要大口猛灌。
你是否常覺得疲累、腰痠背疼,小心身體可能處於慢性發炎狀態。家醫科醫師魏士航表示,身體長期痠痛、感到疲勞,卻找不到原因,有可能是身體處於慢性發炎狀態,此時要避開吃含糖果汁、飲酒與加工紅肉,否則有可能導致糖尿病、癌症等多種疾病。
一名50歲男子,晨跑時突倒地失去心跳,經路人與消防人員接力CPR,才將他從鬼門關前拉回,事後男子稱想挑戰三鐵,開始練跑10公里,醫師指,沒有運動習慣的人,突然進行猛烈運動非常危險,有可能一個惡性心律不整就倒下去,建議要做熱身運動與喝點溫水,再循序漸近增加運動強度。
一名20多歲的OL,最近變得超健忘,老闆剛交待完的事,回到座位就忘了,吃完午餐後就想睡,很容易累,她覺得很怪,自明明還年輕,怎麼好像失智了般,就醫後醫師點出她是因久坐、不愛喝水與不運動,導致血壓太低,腦內血流不足,才會成天忘東忘西、精神不濟。
經常莫名感到身體疼痛或疲勞?小心是慢性發炎找上門。對此,家醫科醫師鄧雯心指出,若長期不理會慢性發炎,恐引發一系列的慢性疾病,包含糖尿病、中風、心臟病或癌症等,對健康危害影響甚鉅。她並分享4種有助於對抗慢性發炎的超級食物,包括富含脂肪的魚類、薑黃、綠花椰菜及蘑菇,值得納入日常飲食清單中。
這幾天早晚都濕濕冷冷,即使穿了厚外套,還是覺得冷,有營養師分享6種能幫助身體產熱的食物,包括薑、大蒜、黑胡椒、紅茶、韭菜、黑胡椒等,吃了有助於活絡血液循環,有如自帶暖爐,打從骨子裡暖起來。
許多人都有白頭髮的困擾,除了正常老化外,敏盛綜合醫院副院長江坤俊指出,像是飲食營養不足、運動量不夠,皆為不少人容易忽略的關鍵因素。他說明,合成黑色素需要蛋白質及適當的抗氧化食物等;而適當運動,才能促進血液循環,幫助頭髮維持黑又茂盛的良好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