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輸美的搜尋結果,共1,549筆
美國總統川普表示,美國接近與印度和瑞士達成貿易協議,兩國的進口關稅可望調降。美國對印度和瑞士進口商品分別課徵50%和39%關稅,遠遠高於全球多數國家。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周一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告訴記者,美國與瑞士正在努力工作,致力於達成一項協議,降低瑞士出口商面臨的39%關稅。但川普同時表示,他還沒有敲定新的關稅。
「習川會」後,北京執行中美兩國元首達成的共識,持續鬆綁稀土及關鍵礦物的出口管制。中國商務部9日公告,暫停執行鎵、鍺、銻、石墨等涉及高科技產業關鍵原物料的「兩用物項」出口美國的禁令,暫停措施即日起生效,至明年11月27日止。此舉被視為中方向美方釋出最新的善意行動。
美東時間9月24日,美國海關暨邊境保護局(CBP)無預警發出一紙公告,宣告將暫時扣押全球自行車龍頭「巨大機械」生產的輸美貨物。消息一出,對台灣以出口為導向的各大供應鏈企業隨之震撼。
本田汽車7日表示,受到美國新關稅政策以及跟電動車相關的一次性成本所衝擊,上季營業利益不僅大幅衰退25%,同時,本財年的獲利目標也同步大減至少20%。
台灣經濟研究院長張建一6日表示,即使美國法院判定對等關稅無效,川普仍然會再祭出新招、以各種名目要求貿易逆差國支付費用,因此先前行政院經貿辦與美方就技術性相關的諮商總結將不會改變。
在拳擊場上,看到大汗淋漓的拳擊手在一輪又一輪的激戰後不得不抱在一齊,期能在片刻喘息後能再一擊KO對手,贏得勝利。這種充滿敵意式的「擁抱」即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John F. Nash Jr.(1928~2015)所提出的「納許均衡」中的一種類型與比喻。
經過前一個交易日的大跌,韓股6日開高後不久一度翻黑,但多方並沒有放棄,故大盤也一直保持在平盤以上,最後收在4,026.45點,上漲22.03點或0.55%。同時,韓元走升,外資繼續大幅賣超,金額達1.7兆韓元。
根據越南官方6日彙整的資料,當地10月進口額月減1%,出口也較9月要少,其中,對美國的出口下滑,主因是川普開始實施新關稅政策。
經過前一個交易日的大跌,韓股6日開高後不久一度翻黑,但多方並沒有放棄,故大盤也愈走愈高,目前在4,067.16點,上漲62.74點或1.57%。同時,韓元也走升。
全球聚酯粒供過於求,加上台灣輸美對等關稅稅率高於越南、印尼等地,不利出口,導致國內紡纖廠相關產線稼動率已下滑1~2成,平均只剩6成。
全球總經觀察:「習川會」落幕,此次會談雙方各取所需,換來中美貿易短暫降溫。美方對中國輸美關稅由57%降至47%換取中國暫停新版稀土管制一年、中國將擴大採購美國黃豆,美國對中國額外加徵芬太尼關稅由20%降至10%,川普預計2026年4月訪中,習近平也將於2026年訪美,此次會談預告美中緊張關係至少可持續到2026年4月。
在需求疲弱以及美國新關稅政策的影響下,亞洲各國10月的製造業PMI(採購經理人指數)普遍不好。經濟學者指出雖然美國跟日韓的關稅已有協議,加上美國跟大陸的貿易戰暫時休兵,但亞洲出口商還是對美國的需求保守看待。
在韓國企業對美國新關稅政策的未來影響,採取觀望的態度之下,10月製造業PMI(採購經理人指數)從9月的50.7,降至10月的49.4,落在景氣榮枯點50以下。
機械與工具機業同處關稅、匯率升值雙重衝擊的海嘯第一排,際遇卻大不同。台灣機械工業公會預估,電子設備及檢量測設備因半導體業需求熱及其他產業汰舊換新的激勵而成長,今年機械出口值可望年增5%~10%;工具機業第四季訂單還沒著落,年底恐怕會有一波裁員及關廠潮。
iPhone 17催出四年最大換機潮,為何預示了蘋果將走向產品價格更「親民」、供應鏈卻更「苦」的未來?
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30日上午在韓國釜山金海機場舉行峰會。川普會後表示,中方承諾恢復採購美國大豆、持續出口稀土,並加強打擊非法芬太尼貿易,美方則會把20%「芬太尼關稅」減半,使中國輸美商品的整體關稅降至47%。對於備受關注的台灣問題,川普表示「完全未提」,他另透露將在明年4月訪中。
受到美國新關稅政策的衝擊,韓國現代汽車30日公布的第3季獲利,跟2024年同期相比大幅下滑3成。不過,營收卻反向成長8.8%,來到46.72兆韓元。
美國海關暨邊境保護局(CBP)9月間對國內自行車大廠巨大機械工業(捷安特)祭出暫扣令,直指移工招聘費、宿舍環境兩大缺失,巨大第一時間透過美國律師事務所展開接觸,雙方並於10月下旬於華盛頓特區正式會面,會議氣氛良好,就實際現況與後續改善方向進行充分交流。
美國海關暨邊境保護局(CBP)日前對巨大祭出暫扣令,禁止台灣廠輸美,巨大集團代表團已於 10 月 下旬,在華盛頓特區與美國CBP正式會面。巨大表示,會議氣氛正面且具建設性,雙方就事實現況與後續改善方向進行充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