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重建中國的搜尋結果,共23

  • 風采.神采.詩采(下)紀念葉嘉瑩老師

    風采.神采.詩采(下)紀念葉嘉瑩老師

     葉老師聽了顧先生所有的課,畢業後再回校旁聽,前後六年,記下了八本筆記,無論到哪兒,隨身攜帶,是她教學工作和生活奮鬥中的力量。她時常想把太老師所論詩歌本質、美學精髓、品評鑑賞及創作方法都整理出來。多年後,她做到了。首先是簡易小本《駝庵詩話》之問世。然後與顧家小女兒顧之京合作,陸續出版顧先生的文集、文論。在台灣也發行了厚重兩大冊《迦陵學詩筆記》,上冊「詩學」、下冊「詞曲」。讓我們這些追尋老師、時而學習之的老學生,有幸循跡進入太老師深厚的學問與才情,溫習葉老師從年輕到老,為詩歌奔騰的心靈。捧讀後也才了解,這師徒二位曠世奇才,奇的是什麼?甭提功名利祿,著述創作也不在話下,卻是他們傳承古典詩歌神髓,奉獻一生的使命感!

  • 重新定義中國品牌 非典CEO的挑戰

    重新定義中國品牌 非典CEO的挑戰

     中國國民黨迎來一位非典型黨主席,這不只是人事更替,而是品牌重啟。對這個擁有131年歷史的政黨而言,如今的挑戰,不在於口號新舊,而在於如何重新定義「中國國民黨」這4個字的品牌靈魂——它之於台灣的方向、以及它之於中國未來的角色。

  • 海納百川》重塑百年政黨品牌 鄭麗文要讓國民黨再次偉大(李蕾)

    海納百川》重塑百年政黨品牌 鄭麗文要讓國民黨再次偉大(李蕾)

    中國國民黨迎來一位非典型黨主席,這不只是人事更替,而是一場品牌重啟。對這個擁有131年歷史的政黨而言,如今的挑戰,不在於口號新舊,而在於如何重新定義「中國國民黨」這4個字的品牌靈魂——它之於台灣的方向、以及它之於中國未來的角色。

  • 國民黨新主席面對的兩岸難題

    國民黨新主席面對的兩岸難題

     本周六,國民黨將舉行黨主席選舉。毫無意外,兩岸路線仍是焦點話題。只是,和4年前不同,「九二共識」與「和平協議」都沒有掀起波瀾,而是有無境外勢力介選。至於具體的兩岸政策,各候選人沒有太大差別,只有郝龍斌提出要設立駐北京、上海辦事處,比較特別,可惜投票在即,沒有引起太多討論。

  • 左正東專欄》國民黨新主席面對的兩岸難題

    左正東專欄》國民黨新主席面對的兩岸難題

     本周六,國民黨將舉行黨主席選舉。毫無意外,兩岸路線仍是焦點話題。只是,和4年前不同,「九二共識」與「和平協議」都沒有掀起波瀾,而是有無境外勢力介選。至於具體的兩岸政策,各候選人沒有太大差別,只有郝龍斌提出要設立駐北京、上海辦事處,比較特別,可惜投票在即,沒有引起太多討論。

  • 社評/WTO 大陸願承擔台灣可協助

    社評/WTO 大陸願承擔台灣可協助

     中國大陸決定不再要求WTO特殊與差別待遇(Special and Differential Treatment, SDT),這不僅是對自己經濟地位的重新定位,更是對多邊貿易體制的制度性表態。此一宣示標誌中國將從過去的制度受益者,逐步轉型為制度承擔者與規則塑造者。對台灣而言,這不僅是觀察大陸制度戰略的窗口,更是兩岸合作策略的契機。

  • 旺報社評》WTO 大陸願承擔台灣可協助

    旺報社評》WTO 大陸願承擔台灣可協助

     中國大陸決定不再要求WTO特殊與差別待遇(Special and Differential Treatment, SDT),這不僅是對自己經濟地位的重新定位,更是對多邊貿易體制的制度性表態。此一宣示標誌中國將從過去的制度受益者,逐步轉型為制度承擔者與規則塑造者。對台灣而言,這不僅是觀察大陸制度戰略的窗口,更是兩岸合作策略的契機。

  • 羅智強拋一個太陽 張雅屏率先退選

    羅智強拋一個太陽 張雅屏率先退選

     前國民黨副主席郝龍斌首度表態參選黨主席意願,其餘參選人也都各採取行動。藍委羅智強拜會前黨主席吳伯雄,喊話黨內只有「一個太陽」,自己會扮演月亮,幫助台中市長盧秀燕打贏2028選戰。前立委鄭麗文今日將拜訪國民黨軍系人馬。孫文學校校長張亞中則重申參選到底,另名參選人、國民黨前組發會主委張雅屏則開出退選第一槍。

  • 看兩岸》打撈塵封的諾曼底記憶:參戰中國軍官後代留存「親歷與見證」

    看兩岸》打撈塵封的諾曼底記憶:參戰中國軍官後代留存「親歷與見證」

    編者按: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壯闊進程中,形成了偉大的抗戰精神。八十年來,相關史料被不斷填補、充實,抗戰精神得到持續傳承、弘揚。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南都N視頻推出特別策劃《回望抗戰記崢嶸》,尋訪、記錄各方持續為打撈抗戰記憶所作的努力。

  • 對日抗戰勝利最初受降在這裡  傳奇「飛虎隊」也長期駐防

    對日抗戰勝利最初受降在這裡 傳奇「飛虎隊」也長期駐防

    2025年是對日抗戰勝利與台灣光復80周年,關鍵時刻是1945年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受降典禮除當時台灣在台北公會堂(今中山堂)舉辦外,整個大陸戰區歷經多番選擇後,定於如今湖南省內懷化市內的芷江侗族自治縣,史稱「芷江受降」,成為終結8年對日抗戰的關鍵地。同時也走訪因長期駐防當地而建立的「飛虎隊紀念館」。

  • 《半導體》聯發科中低端SoC與高通競爭恐加劇 與輝達合作ASIC進展曝

    聯發科(2454)法說會後,考慮到市場需求的不確定性,尤其是在第二季度和下半年,可能會進一步影響SoC市場的增長。聯發科今日股價對市場不確定性作出回應,調節賣單湧現,股價開盤小幅上漲後轉為走低,盤中一度下挫逾4%,跌破5日線及月線,最低觸及1290元,跌破1300元大關。分析師指出,面對高通的價格競爭,聯發科在下半年中低端5G SoC市場可能會失去部分市佔率,這將成為一大隱憂。

  • 《鋼鐵股》中鋼衝近10個月高價 前2月營收年減11.5%

    鋼鐵龍頭中鋼(2002)今年2月營收281.61億元,年減2.77%、月增9.52%;前2月營收538.73億元,年減11.53%。鋼鐵挾帶美國關稅、戰爭重建、中國減產等題材,鋼價可望持續墊高,需求也可望跟隨全球經濟走揚,鋼鐵族群周一表現亮眼,中鋼營運有望逐季轉佳,股價一度衝上24.9元之近10個月高價,金蛇年以來漲幅已達23.57%,單日量價齊揚,以24.70元作收、上漲1.86%。

  • 台股震盪百點 散裝航運、營收雙成長股成多方指標

    客製化AI晶片主要供應商邁威爾(Marvell)財測不如預期引發AI支出疑慮,拖累美國相關AI股股價下跌,所幸盤後博通公布財報及財測優於預期,牽動盤後上漲狂漲16%。台股受美股衝擊出現緩衝,7日指數以下跌19.2點開出,隨著台積電在1,000元至1,005元附近游走,指數跌點一度擴大至百點,不過,相較於美股表現仍相對抗跌,今日的多方指標則落在散裝航運、營收雙成長股上。

  • 陸1996年後最大海上軍事行動  國安人士:4理由成「開不了口的演習」

    陸1996年後最大海上軍事行動 國安人士:4理由成「開不了口的演習」

    國防部10日證實海上艦隊部署「數量驚人」,我國家安全單位官員就表示,這是中國大陸在島鏈以內最大的海上威懾,參加單位跨各軍區,包括中國大陸解放軍北部、東部、南部戰區都有,至少90艘海警、軍艦。中共部署這些船艦,不侷限在台海區域,而是散佈在東海、南海等第一島鏈區域。

  • 9千萬套空置住房遇上人口萎縮 中國大量社區或成永久鬼城

    9千萬套空置住房遇上人口萎縮 中國大量社區或成永久鬼城

    中國房地產危機留下了9千多萬套的空置房屋,經濟學家指出,現在歷史性的房屋過剩正與中國的人口縮減相碰撞,許多城市面臨無法填滿這些房屋的困境,未來會有許多社區因長期無人入住而成為永久的鬼城。

  • 9千萬套空置住房遇上人口萎縮 中國大量社區或成永久鬼城

    9千萬套空置住房遇上人口萎縮 中國大量社區或成永久鬼城

    中國房地產危機留下了9千多萬套的空置房屋,經濟學家指出,現在歷史性的房屋過剩正與中國的人口縮減相碰撞,許多城市面臨無法填滿這些房屋的困境,未來會有許多社區因長期無人入住而成為永久的鬼城。

  • 蔣介石推動台灣民主化 藍營團體籲還原歷史真相

    蔣介石推動台灣民主化 藍營團體籲還原歷史真相

    鑑於民進黨政府持續以「去威權化」、「轉型正義」為理由,以各種抹黑與錯誤論述否定中華民國前總統蔣中正先生,於是深藍團體「藍天行動聯盟」實在忍不下去,在8月9日於美齡樓舉行「真實的蔣介石」講座討論會,在活動中,多名退役將領、歷史學者與政治評論家各自表示,蔣中正總統是中國近現代史的傑出人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選擇了正確的陣營,提振了中國的國際形象,同時他也推動台灣的現代化與民主化,這才有今天台灣的面貌。如今綠營動輒給他冠上「獨裁者」的惡名,只是為了仇恨動員,攻擊政治對手國民黨以賺取選票,若是從學術角度看,民進黨對蔣中正的論述是經不起考驗的。

  • 中時社論》重建中國認同 美國不是台灣老爸

    中時社論》重建中國認同 美國不是台灣老爸

     今年世界衛生大會(WHA)即將舉行,台灣仍未收到邀請函,美國國務院資深官員為台灣發聲,稱聯大2758號決議「未認可、不等於、也不反映對中國『一中原則』的共識」,呼籲國際社會抵制北京,支持台灣參加國際組織。拜登政府對台灣的支持溢於言表,外交部趁勢再次宣揚「中華民國(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

  • 工商社論》對大陸經濟前景的宏觀思考

    工商社論》對大陸經濟前景的宏觀思考

     去年新冠疫情結束以來,由於大陸經濟恢復情況不如預期,因此中共不斷提出各種救市政策。然而,即使如此,西方「屠龍派」仍認為,由於大陸舊經濟模式無以為繼,且又面臨房市疲軟、消費不振、通貨緊縮、債務高漲、勞動人口下降、外資撤離、貿易壁壘、經濟趨緩等問題,因此就算不會馬上崩潰,也將潰而不崩。對於不斷「唱衰」大陸經濟的言論,中共除了多次重申並舉證「中國崩潰論」早已崩潰,並一再強調大陸存在制度、需求、供給、人才等優勢,因而迴旋空間大、機遇大於挑戰。面對這樣兩極的看法,根本的問題是:究竟該如何評價大陸經濟前景?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