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鈷業的搜尋結果,共07筆
全球鈷資源核心供應國剛果民主共和國將於10月15日結束持續七個月的鈷出口禁令,自10月16日起改採出口配額制度。根據官方公告,2025年剩餘時間內,礦企可出口1.8萬噸鈷,2026年與2027年每年配額上限為9.66萬噸,並將依企業歷史出口量比例分配。業界分析,配額制度雖符合預期,但供應仍偏緊,短期內難以滿足全球需求。
據法國廣播電台引述法國晚報《世界報》10日報導,由Bastien Bonnefous撰寫、刊登在經濟版的文章指出,最近幾個月,三家大型法國公司陸續被中國資本收購。這表明了亞洲巨頭為在歐洲市場站穩腳跟而發起的攻勢。
全球電動車產業近年快速發展,中韓企業間戰略合作密切,但近期在電動車需求階段性停滯,及美國對中政策不確定性加劇下,韓國電池企業陸續推遲或取消與中國企業合作。韓國產業研究院產業政策室室長黃京仁表示,在產業前景面臨不確定性背景下,企業普遍採取審慎觀望態度。
貿易戰引爆各國爭相針對稀有金屬課稅、禁止出口。但在不產稀有金屬「鎢」的台灣,新創公司聯友金屬透過循環應用廢料,抵禦地緣政治帶來的供應中斷風險。
中國人民銀行27日宣布降準2碼帶動A股狂漲,讓沉寂已久的鋰電池族群大受鼓舞,掀起漲停潮,鋰電池指數當日更狂漲6.18%。A股被稱為「兩大鋰王」的贛鋒鋰業和天齊鋰業雙雙漲停,此前,尚太科技、華友鈷業、融捷股份也漲停。
美國財政部1日宣布,明年開始美國生產的電動車內部電池若由中國製造,將不再有享有降低通膨法案的稅收抵免。新規突襲大批中國電池廠,當前中韓合資企業也為此醞釀股權變更。
中日韓外長會議據信將於26日在韓國釜山舉行,目前三國正就有關事宜進行溝通。若此次會議能夠舉辦,將是時隔4年來的首次,也有可能為2019年之後中斷的三國領導人會議鋪路。作為本次會議的提議方和主席國,韓國尋求借機改善與中國大陸日漸趨冷的關係。然而在距離會議預定日期僅一周的時間裡,韓中關係仍頻頻傳出不和諧音。美國之音引述韓國專家指出,即使會議如期舉辦,在韓美日合作格局不變的情況下,很難期待韓中關係能夠通過會議取得實質性改善,只能滿足於見面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