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鑽井的搜尋結果,共103筆
美國總統川普在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前夕,於社群媒體發文宣布,已指示戰爭部立即啟動核武測試程序,國會朝野反應兩極。《紐約時報》10月30日報導稱,中國正同步重啟新疆羅布泊核試驗場建設,包括新掘地下隧道,似在對外釋放「對等回應」訊號。
中國石化新聞辦23日消息,中國石化勘探分公司部署在重慶市綦江區的風險探井--綦陸頁1井,試獲日產油38.64立方米、天然氣1萬立方米高產頁岩油氣流。通過該井進行區域整體評價表明,中國石化在四川盆地新發現資源量達億噸級的頁岩油增儲陣地,對大陸西南地區頁岩油勘探開發具有戰略意義。
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今(23)日赴高雄考察「高雄市環境保護暨兒少業務」,立委柯志恩、陳菁徽及環境部常務次長沈志修率隊實地前往旗山區馬頭山了解當地廢棄物汙染監測與清除情形,委員會特別關切馬頭山麗湖地區廢棄物汙染監測與清運進度,決議2周內由環境部及農業部會同專業人員,划船至麗湖中央採集水樣檢測,確認灌溉水質安全。
我曾經以為,遇見他,是命運的恩賜。那時,我正走在人生的低谷,剛結束了十七年的婚姻,孤獨、脆弱、渴望被懂、被愛。他的出現,如一道耀眼的光,畫破我灰暗的天空。
大陸央視新聞用戶端25日報導,大陸首個國家級陸相頁岩油示範區——中國石油新疆吉木薩爾頁岩油累計產量突破500萬噸,顯示大陸對頁岩油的開發從技術探索邁向穩定產出階段。
街口投信表示,依外電報導,國際能源總署(IEA)表示,由於對頁岩油和深海資源的依賴程度不斷提高,全球油氣田產量的自然下降速度正在加快;這意味著企業需要加快投資步伐才能維持產量穩定。
油價在供給壓力與地緣風險間拉鋸,短線波動加劇。法人表示,雖OPEC+增產及庫存上升帶來壓力,但降息預期與需求回溫可望支撐能源股後市,能源股中長期機會浮現。
新華社11日報導,油氣與鈾礦實現重大找礦突破!在總結「十四五」找礦突破標誌性成果時,大陸自然資源部副部長、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許大純把能源礦產列在第一位。在此期間,大陸新發現10個大型油田、19個大型氣田。新增油氣儲量大幅增長,保障大陸石油穩產2億噸,天然氣產量超過2400億方。
美國智庫指出,中國已在台灣主張的專屬經濟區內強行設置鑽井平台,距離東沙群島限制水域僅約30英里(48公里)。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今(3日)表示,中國作為區域間一員,應對此行為作出清楚說明,並即刻停止在我國在內區域各國經濟水域從事非法設置與開採活動。
經濟部在國內前5大潛力地熱區探勘,地礦中心27日宣布初步獲得令人振奮的結果,包含台北大屯山馬槽、花蓮瑞穗、台東海端及延平,都測得有150℃到245℃高溫潛能,將透過精準探勘、深地層調查與鑽井驗證,確認地熱儲集層位置、溫度與產能。
經濟部地礦中心於國內前五大潛力地熱區的探勘作業取得重大進展,綜合評估全台十大地熱潛能區,北宜花東五大高潛力區約占八成,包括台北大屯山、宜蘭蘭陽溪中上游、花蓮瑞穗、臺東紅葉-霧鹿及知本-金崙。近期經濟部發展重點著重在蘭陽溪地熱區,除了資源面考量外,交通、饋線亦為其優勢。地礦中心正結合空中、地面及地下多元探勘技術,優先聚焦探勘。
核三重啟公投將於8月23日登場,百位跨系所學者發起反核三重啟連署,至今破500位學者連署,並於今天舉辦記者會強調,民眾黨立委黃國昌提出用於處理最終核廢的「DBD深井鑽探」技術在台灣不可行,恐導致輻射汙染,並批評擁核在野縣市首長聲稱核能安全便宜、核廢處理沒問題,卻不接受核電、核廢落腳其主政縣市,要求屏東繼續犧牲,加劇能源使用不正義。
核三重啟公投案將於本(8)月23日投票,中選會13日舉辦第4場發表會時,正方代表、民眾黨主席黃國昌則主張,新的技術「深孔地質處置」(DBD),可以透過鑽井技術往地表下3至5公里,利用天然地質屏障進行長期隔離,可節省空間、減少施工風險等。對此,媒體人徐嶔煌則指,黃國昌說的「新技術」,其實早在1957年就有人提出過,且將近70年時間都有許多國家做過實驗,徐嶔煌也提出三點質疑,表示黃國昌的說法,讓大家都感到不可思議。
核三重啟公投8月23日投開票,國民黨籍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召委葛如鈞安排下周三赴核三廠考察「核能發電廠再繼續運轉之整備情形」。民進黨屏東立委徐富癸、鍾佳濱、伍麗華今(15日)共同召開記者會,批評此舉無視民意,呼籲停止倉促行動,應等公投結果出爐後再討論後續政策,確保核安、尊重地方與在地鄉親權益,避免政治操作。
民眾黨主席黃國昌13日在核三延役公投第4場意見說明會,提出比較新的核廢處置方式「深孔地質處置(DBD)」,學者指出,該技術過去已向核後端基金提過,最後由台電回應「非研究方向」;台電則表示,不會排除任何技術,但需經過試驗找出最適合台灣的核廢處置方式。
中選會9日舉辦第4場823核三重啟公投意見發表會,正方民眾黨主席黃國昌對上反方公民代表吳亞昕,由於黃國昌過去曾主張廢核,吳亞昕以此質疑他「政治立場改變,風險就能接受」;黃國昌則強調,目前全球核廢料處置已有新技術,用過的核燃料棒並非不能處理,只是民進黨不願意面對。
民眾黨主推的「重啟核三」公投將於23日投開票,民眾黨主席黃國昌13日上午以正方代表身分出席電視說明會,反方代表則是20歲少女吳亞昕。面對外界質疑如何處理用過的核燃料棒及最終處置,黃國昌說明,今年6月經濟部跟台電花錢跑去芬蘭、瑞士的高階放射物處置廠參觀,並且簽下合作備忘錄,協助規劃接下來的廠址,然而政府卻刻意隱瞞真相;且現在已有新的核廢料處置技術,只是民進黨不願面對,政府怠惰已讓台灣落後世界一大截。
近期國際油市情緒受歐美貿易談判進展、委內瑞拉產能重啟及庫存數據變化等多重因素交錯影響。法人指出,雖油價短期仍維持區間整理格局,但能源類股長期投資策略應以多元配置分散風險,掌握需求增長趨勢並鎖定穩定現金流機會。
以往的中東衝突爆發,總會引發國際油價飆升,但這次不同,儘管美國與伊朗爆發軍事衝突,並傳出伊朗想封鎖封鎖荷姆茲海峽,國際油價卻不升反跌。有專家指出,美國崛起成為全球最大產油國,正逐步改變石油市場的權力平衡與政治風險敏感度。
《紐約時報》日前發布調查報導,聚焦台灣如何突破能源困局。文章指出,台灣的製造業消耗全島逾三分之一的能源。隨著人工智慧(AI)晶片需求飆升,台積電等晶片製造商在台增建工廠,電力自主對台愈發重要。也因此,增加綠能供應的努力變得更加重要,但同時也更難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