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關係正常化的搜尋結果,共210筆
在吉隆坡中美經貿第五輪談判提前一天結束的背景下,中美雙方領導人10月30日在韓國釜山見了面。這是川普2.0治下與中方領導人習近平的首次面對面會談,但從川普1.0溯源,這也是他與中國領導人的再見面,可謂「梅開二度」。
在吉隆坡中美經貿第五輪談判提前一天結束的背景下,中美雙方領導人10月30日在韓國釜山見了面。這是川普2.0治下與中方領導人習近平的首次面對面會談,但從川普1.0溯源,這也是他與中國領導人的再見面,可謂「梅開二度」。
(5日23時更新)美國芝加哥大學著名國際政治學者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近日分析指出,北約近期對俄羅斯採取越來越強硬的態度,外界質疑這是否真能結束戰爭,或反而適得其反,北約的強硬言辭其實反映出虛弱與焦慮。歐洲無法真正重整軍備,也難以長期對抗;而川普正逐步抽離,美國不再主導這場戰爭。最終,俄羅斯可能贏得戰爭,而北約現行策略將成為一場徒勞且自我傷害的冒進。
美國戰爭部長赫格塞斯2日訪問越南,重申兩國建立在彌合越戰創傷基礎上的夥伴關係。這次訪問將考驗華府,能否安撫這個至關重要,但又保持警惕的東南亞夥伴。
美國在台協會日前批評中國大陸扭曲《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並強調二戰相關文件並未決定台灣最終政治地位,引發藍綠爭論。東吳大學助理教授唐豪駿表示,台灣主權未定論之所以再起,在於美方想更介入兩岸,「台灣主權未定論符合的是美國利益,美國介入台海的利益」,但如果中美關係正常化,美方極可能不會再提。他更直言民進黨是叛徒,主張台灣主權未定論的同時,還當了中華民國的總統與官員,甚至放棄台獨制憲,無非是對台獨理念的背叛。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30日下午從日本出發前往韓國出席慶州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抵達韓國後,與韓國總統李在明舉行首次會談。高市在會談提出將透過「穿梭外交」與韓國持續溝通,李在明則提議下次會談在東京以外的城市見面。
「美國琴」出席「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GCTF)」還以英文致詞。真不知道美國這個附隨組織又花了台灣民眾多少的血汗錢。然而,台灣社會出現了新的政治契機。鄭麗文當選中國國民黨的黨主席,必須認識到即將面對的巨大政治工程,是要與在台灣的統派、中華民國派進行合作,讓多數台灣民眾瞭解:「疑美知共」是正確,「跪美反共」是錯誤。
多年來,美國總統川普毫不掩飾,他想得諾貝爾和平獎。而就在他宣布,以色列與哈瑪斯達成突破性和平協議後48小時,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即將揭曉。
年度諾貝爾獎各獎項得主,自今天起陸續公布,其中和平獎預定10日公布,一再公開表達想得獎的美國總統川普日前宣稱,若他未獲選將是對美國的侮辱。然而,專家普遍認為他得獎可能性極低,較多人看好的是致力於解決非洲衝突的草根團體或記者權益倡議組織。
中國與印度關係回暖,兩國將於10月底恢復中斷超過5年的直飛航班,預計是從印度加爾各答飛往中國廣州的定期航線,將於10月26日正式首航,顯示兩國關係將從復航展開修補。
《以色列時報》報導,美國總統川普與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9月30日在白宮召開聯合記者會,正式宣布20點加薩和平計畫。多個歐洲、中東與穆斯林國家已表態支持,並敦促武裝組織哈瑪斯接受提案,盡早實現和平。
南韓總統李在明訪美首次在聯合國大會演講提出兩韓「END」構想以便早日終熄冷戰。盡管南韓朝野在國會吵架,李在明身為新上任的南韓總統還是在世人面前釋明和強調朝鮮半島的和平統一。
最新解密的美國外交文件揭露驚人內幕,已故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曾在1974年私下建議,是否可能引導中國軍隊前往有爭議的釣魚台列嶼。此舉被認為,可能是為了警惕日本在1972年率先與中國大陸建交的舉動,同時促使日本政府的自衛意識,意圖讓日本「上一課」。
據觀察者網報導,2023年9月舉行的新德里G20峰會上,在時任拜登政府的牽頭下,美國聯合印度、沙烏地阿拉伯、歐盟宣佈建設「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IMEC,簡稱為「印歐經濟走廊」),旨在通過建設鐵路、管道等基礎設施,增強亞洲、波斯灣和歐洲之間的經濟聯結。
聯合國大會12日投票通過《紐約宣言》,支持推動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兩國方案」,但強調必須排除哈瑪斯參與其中;決議也明確譴責哈瑪斯,並呼籲其解除武裝。以色列則表達不滿,認為此舉將「鼓勵」哈瑪斯繼續戰爭。
《以色列時報》報導,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高階官員3日公開警告以色列,其吞併約旦河西岸構想,將觸碰阿聯紅線,並嚴重破壞《亞伯拉罕協議》精神;凸顯以國政府最新計畫,將衝擊與阿拉伯世界的關係正常化進程。
英國廣播公司2日報導,出席2025年上海合作組織天津峰會的印度總理莫迪,不赴北京3日舉行的抗戰勝利80周年閱兵,中印互動背後,有美國總統川普因素,同時展現印度的外交平衡策略。去天津上合峰會是因應關稅情勢的經濟考量,不去北京閱兵則著眼地緣政治局勢。
俄羅斯總統普丁週日抵達中國大陸受到高規格紅毯接待,顯示他此行的重要性。他到天津展開罕見的4天訪問行程。不久後他便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場邊會議,討論了美俄最近的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