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電動車族群的搜尋結果,共08筆
企業財報喜憂參半,聯準會主席撤換傳聞也干擾市場,全球股市降溫等待消化市場不定性。回顧全球股票型基金資金流向,根據EPFR統計至7月16日止近一周,全球新興市場呈現淨流入1.73億美元成為主要市場之首,已開發歐洲、歐非中東、亞洲不含日本股票型基金呈現微幅淨流入,美國、拉丁美洲股票基金皆呈現微幅淨流出。
今年第四季10月來台股上漲1,305.1點,漲幅5.87%,11日收在23,529點,漲幅貢獻除來自於護國神山台積電外,AI相關供應鏈的AI伺服器組裝、GPU測試、AI伺服器導軌、散熱、連接器、機殼及網通、電動車相關的漲幅躍居台股前段班,主要是10月營收表現突出,帶動股價走揚。
經濟數據分析: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公布,8月ISM製造業PMI從7月2023年11月以來低位46.8小幅升至47.2,不過,復甦力道仍低於市場預期的47.5,反映出美國工廠活動在過去22個月中連續21個月出現收縮。其中新訂單為44.6,再次較上個月下降,為連續第三次下降,顯示美國製造業狀況持續不佳。
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3月以來,上市板塊的日成交量沒有一天低於4千億元,甚至屢屢逼近6千億元,主要原因就是緊接在成立規模高達535億元的統一台灣高息動能(00939)掛牌後,不到一週就募集到1752億的元大台灣價值高息ETF(00940)獲准提前進場,集中市場內不僅高股息ETF交投熱絡,相關成分股走勢更是七上八下。
經濟數據分析:
最新研究顯示,全球電動車銷量持續走強,今年前九個月的成長幅度達到34%,美國最大年金基金「加州公務員退休基金」(Calpers)第三季仍加碼買進電動車製造商股票,市場氛圍明顯改善,看好美股續航力與電動車產業鏈表現。
新科技持續引領市場前進,據EPFR統計,科技股及通訊股居吸金前二位,且是唯二資金淨流入產業,且研究機構預估,車用半導體在單車半導體含量提升下,將持續成長,後市電動車產業鏈發展潛力看好不變。
汽車業正經歷大轉型關鍵時刻,在總銷量上呈現溫和成長,但進一步分析,傳統內燃機汽車正在下降,電動車則是成長的趨動力,長線消長趨勢愈來愈明顯,電動車潛力可期,有利布局相關基金搶攻未來交通的利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