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電網韌性的搜尋結果,共377

  • 六國外交單位GCTF今辦能源研習營   將參訪大潭與三接

    六國外交單位GCTF今辦能源研習營 將參訪大潭與三接

    為強化能源安全與系統韌性,由我國外交部、美國在台協會、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澳洲辦事處、加拿大駐台北貿易辦事處所組成的GCTF(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聯合委員會,今(12)在台北舉辦國際研習營能源場,針對能源轉型與韌性挑戰進行對話。會後各國學員將參訪台電大潭電廠、中油三接,了解台灣推動穩定供電成果。

  • 奇裕強化電網體質 助產業實現零停工

    奇裕強化電網體質 助產業實現零停工

     隨著全球電力需求攀升與製造業對連續供電的高要求,強化電網韌性和防範工安事故已然成為企業永續發展的兩大關鍵基石。奇裕企業在日前Energy Taiwan 2025展會發表市場獨有的「電盾漏電安全保護裝置」,旨在透過精準處理電力系統中的漏電流,達成強化電網體質、將能量回補電網的目標,同時為高科技產業建立「二次保障」工安防線,有效解決傳統電力系統的安全與效率痛點,引起高度討論。

  • 卓揆提全面檢討電網地下化可行性 台電:電網強韌需因地制宜

    卓揆提全面檢討電網地下化可行性 台電:電網強韌需因地制宜

     丹娜絲及楊柳颱風接連侵襲台灣,多處地區出現電力中斷狀況,針對行政院長卓榮泰災後視察提出應全面檢討電網地下化可行性,台電指出,電網強韌需要因地制宜,在易淹水地區,除了地下供電設施反而易受損壞外,維修時間也較架空線路更長。

  • 架空、地下化哪個好? 電力界電網韌性研討會 聚焦實務挑戰

    架空、地下化哪個好? 電力界電網韌性研討會 聚焦實務挑戰

     為因應極端氣候對電網的衝擊,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5日攜手電氣工業同業公會及台電舉辦電網韌性研討會,邀請工研院、台電、成功大學、中央大學等產學研專家,共同探討電網地下化國際趨勢及實務挑戰,盼提升我國在氣候變遷下的電網韌性。

  • 台電主題式資料分析競賽 成果揭曉

    台電主題式資料分析競賽 成果揭曉

     為加速2050淨零碳排進程,並因應AI應用爆發對電網穩定性及供電韌性帶來的挑戰,本年度台電呼應政府「智慧國家2.0綱領」中AI產業化、產業AI化的核心戰略,以「點亮數據,電力永續」為主題,舉辦主題式資料分析應用競賽。競賽聚焦於「數位驅動」、「綠色能源」、「淨零轉型」和「永續發展」四大面向,旨在深化員工的資料分析應用能力,並超前部署以數據智慧提升電網韌性與營運效率。來自台電的菁英團隊在歷時數個月的參賽、提案及課程訓練後,主題式資料分析競賽成果於11月5日揭曉。

  • 台電董座:核二、核三具重啟條件

     台電日前已經核三廠現狀評估報告送交經濟部審查,台電董事長曾文生5日表示,依據評估報告,核二廠和核三廠具備重啟的機會和條件。不過,目前核三廠正在大修,核二廠要先加速進行乾貯設施興建,且須請原廠協助,重啟的檢查時間則需原能會判斷。

  • 攸關電力穩定  曾文生首倡2大重要課題:地下都更+電力匹配

    攸關電力穩定 曾文生首倡2大重要課題:地下都更+電力匹配

    台灣面臨極端氣候衝擊,今年丹娜絲颱風重創西部沿海地區,倒了3、4000根電線桿。台電董事長曾文生今(5)在公開場合提出兩個電力新概念,一個是「地下都更」,一個是「Power Couple(電力匹配)」,將會是未來攸關電力穩定,最重要課題。

  • 台灣電網43.9%地下化高於日韓   專家:強韌線路需多道藥方

    台灣電網43.9%地下化高於日韓 專家:強韌線路需多道藥方

    不支持一味地下化!今年颱風電力受損,行政院長指示啟動全國電纜地下化先期評估。但今天一場地下化電網研討會,專家指出台灣電網地下化比例近5成,已高於鄰近日、韓。而地下化成本是架空線路的8到12倍,且搶修難度高,建議透過微電網、虛擬電廠技術提升系統穩定性。

  • 奇裕漏電保護裝置 建立工安防線

     隨全球電力需求攀升與製造業對連續供電的高要求,強化電網韌性和防範工安事故已然成為企業永續發展的兩大關鍵基石。

  • 《通網股》遠傳祭「AIx5G」核心策略 加速智慧城市數位轉型

    遠傳(4904)資訊長胡德民出席「2025智慧永續城市國際論壇」,以「AI x 5G賦能永續智慧城」為主題,分享「遠傳大人物」(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為核心,結合5G與雲端技術,落地智慧交通、能源、醫療、校園與環境監控等場景,攜手地方政府推動城市數位轉型與永續治理,賦能智慧城市加速邁向新未來。

  • 重電3雄飆漲停!台電千億電網大單誰吃最多?華城、亞力、士電、中興電、大同、東元...12檔1表比 官股法人最推「這4家」

    重電3雄飆漲停!台電千億電網大單誰吃最多?華城、亞力、士電、中興電、大同、東元...12檔1表比 官股法人最推「這4家」

    川習會達成多項共識,美中關係回暖,台股10月大漲2413點,改寫史上單月第2大漲點紀錄,僅次於1990年1月的2430點。但相較AI股漲多後雜音浮現,重電4大天王挾帶低基期優勢,同步上演大復活,包括華城、亞力、士電及中興電昨(31)日連袂大漲,華城、亞力、士電等3檔直奔漲停,成盤面上最吸睛的一群。

  • 《綠能環》能源週 泓德能源一站式電力解決方案助攻能源自主化

    泓德能源(6873)再度參加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今年以「共享現在,連結未來」為主題,重新定義電力流通的角色關係與商業模式。展區完整呈現「電力交易服務」、「虛擬電廠(VPP)」與「全球布局」三大亮點,同步展示光儲充解決方案互動模型與虛擬電廠設備,展現泓德能源在全球業務拓展與能源創新的雙重成果。

  • 《產業》工研院號召跨域產業 探討電力韌性強化商機

    工研院為促進產業交流與技術創新,攜手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舉辦「智慧電網×韌性未來:AI驅動之產業契機研討會」,邀集專家共同探討電網韌性強化的技術與商機,即在天災情境中,如何透過緊急電力供應系統維持通訊與網路運作,確保關鍵基礎設施的穩定與安全。

  • 台塑新智、中華車攜手 推低碳運輸

    台塑新智、中華車攜手 推低碳運輸

     電動車在台銷售已超過8年,如今電池、電力被視為AI時代的石油,台塑旗下台塑新智能29日發表最新商用車電池,中華車率先採用,台塑新智能董事長王瑞瑜表示,新發表的44.5kWh電動商用車電池系統,從電芯到模組皆於彰濱廠在地製造,具備高能量密度、長循環壽命及卓越安全性,並陸續取得多項嚴苛實測驗證,象徵在電動車領域的重要突破,也代表台灣車用電池自主供應鏈邁出關鍵一步。

  • 工研院、台電推智慧電網 AI加強供電穩定

    工研院、台電推智慧電網 AI加強供電穩定

    全球AI技術加速各行業轉型步伐,同時也帶動用電需求增長,為此,完善的智慧化電網韌性不可或缺,不僅能穩定支撐產業用電,更可開啟新興商機。根據經濟部統計,2024年我國發電、輸電及配電機械業產值達1195億元,創下歷年新高,顯示市場前景可期。為促進產業交流與技術創新,工研院攜手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於29日舉辦「智慧電網×韌性未來:AI驅動之產業契機研討會」,邀集台電、台達電子、加雲聯網、工研院等專家,共同探討電網韌性強化的技術與商機,即在天災情境中,如何透過緊急電力供應系統維持通訊與網路運作,確保關鍵基礎設施的穩定與安全。

  • 台塑新智能發表最新商用車電池 中華汽車率先採用

    台塑新智能發表最新商用車電池 中華汽車率先採用

    電池、電力被視為AI時代的石油,台塑新智能29日發表最新國產化電動商用車電池,從電芯到模組成品都在台灣製造,而國產汽車品牌中華汽車為首批採用的車廠,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啟指出,將持續投入固態電池、電池回收等研發技術,呼應能源轉型及循環經濟的趨勢。

  • 《光電股》智慧能源週 友達儲備智慧能源生態圈

    友達(2409)延續多年在能源領域的豐碩實績,此次由友達能源事業群號召,串聯集團關係企業星耀能源、子公司宇沛永續與21家合作夥伴,於本周登場的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Energy Taiwan 2025),展示「儲能先行、光儲並進」產品組合,以涵蓋工商與家戶的儲能解決方案,並整合電廠建置、再生能源投資及能源管理服務,全力儲備智慧能源生態圈,以緩解電費、提高能效、穩定供電,直取能源轉型、低碳淨零的智慧能源新局。

  • PCS能源韌性堡壘--利佳興業 無懼停電威脅

    PCS能源韌性堡壘--利佳興業 無懼停電威脅

    面對極端氣候、地緣政治、關稅貿易戰連翻襲來,能源安全已成為台灣不容忽視的國家級戰略。在多颱侵襲、地震頻仍的地理背景下,大規模停電的威脅始終存在;然而,隨著PCS(儲能系統變流器)的問世,台灣的關鍵基礎設施與企業永續發展之路,也正迎來一場能源自保的革命。

  • 太電打造全新品牌形象 亮相能源週

    太電打造全新品牌形象 亮相能源週

     「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與「台灣國際淨零永續展」將於10月29日至31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盛大舉行,全球目光聚焦能源轉型與淨零碳排。今年,太平洋電線電纜(簡稱太電)以全新品牌形象重磅登場,更從傳統電纜龍頭,蛻變為橫跨「能源、動力、數據」三大領域的整合解決方案提供者,展現其在綠色供應鏈中的領軍地位,擘劃更具韌性的未來能源版圖。

  • 《電機股》大同智能表後儲能系統立功 打造綠能高球場

    大同集團(2371)宣布,旗下專業能源整合服務公司大同智能攜手台北高爾夫俱樂部導入表後儲能暨能源管理系統,共同打造兼具高效與永續的綠能高爾夫球場。大同指出,該系統在需量管理與時間電價具優勢,透過先進儲能技術與智慧調控機制,協助球場提升用電效率,全案可望成為休閒產業導入智慧儲能的標竿案例。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