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颱風登陸的搜尋結果,共253

  • 鳳凰減弱無風無雨 專家曝「再增強時段」:最好別外出

    鳳凰減弱無風無雨 專家曝「再增強時段」:最好別外出

    今天(12日)清晨6時,輕颱鳳凰中心位置已來到鵝鑾鼻西南西方約170公里處,預估今天傍晚至晚間就會登陸,並在深夜從台東出海。臉書氣象粉專「氣象報馬仔」指出,鳳凰結構鬆散、高低層分離,白天各地風雨感受不明顯,但午後至夜間風雨會增強,別被一時無風無雨的狀況給騙了,外出還是要注意自身安全。

  • 天氣》警戒區新增嘉義!大台北3地防暴雨 鳳凰估明晚登陸快閃

    天氣》警戒區新增嘉義!大台北3地防暴雨 鳳凰估明晚登陸快閃

    鳳凰颱風中心目前在鵝鑾鼻西南方海面,向北北東轉東北移動,暴風圈正逐漸進入台灣西南方近海,對嘉義、台南、高雄、屏東、台東、恆春半島將構成威脅,預計颱風強度有持續減弱且暴風圈亦有縮小的趨勢。氣象署預估,明天(12日)下午17時抵達西南方近海,朝高屏一帶登陸後,明天晚上至深夜從花蓮到台東一帶出海,登陸期間強度會進一步減弱,屆時將直接解除颱風警報,氣象署科長林秉煜說明最新天氣變化。

  • 鳳凰登陸地點曝 氣象署估「快速死在台灣上空」

    鳳凰登陸地點曝 氣象署估「快速死在台灣上空」

    輕颱鳳凰持續靠近台灣,未來轉往東北方向前進,過程雖然會逐漸減弱,但對台灣的威脅仍不容小覷。氣象署資深預報員朱美霖表示,最新預測路徑顯示,鳳凰明天(12日)傍晚至晚間會在高屏地區登陸,周四(13日)清晨就會從台東出海,而受到台灣地形影響,鳳凰在出海前就會快速減弱為熱帶性低氣壓,若真的發生,屆時將直接解除颱風警報。

  • 鳳凰颱風恐登陸高屏!屏東提升一級開設 撤離110人

    鳳凰颱風恐登陸高屏!屏東提升一級開設 撤離110人

    輕颱鳳凰來勢洶洶,中央氣象署預估颱風登陸地點下修至高屏地區,對此,屏東縣災害應變中心11日上午8時提升為一級開設,並在滿州鄉、霧台鄉共撤離110人。縣長周春米召開第一次工作會報時表示,屏東已列為警戒區域,各單位務必落實防颱措施,並強調年末颱風來襲,仍需全面提高戒備,呼籲鄉親做好防颱準備,減少不必要的外出,以維護自身安全。

  • 周三有望放颱風假?「AI 預測登陸點」3地機率高

    周三有望放颱風假?「AI 預測登陸點」3地機率高

    鳳凰颱風中心目前在鵝鑾鼻南南西方海面,向北轉北北東移動,預計仍有稍增強的趨勢。氣象署已在今(10)日發布海上颱風警報,預估明(11)天發布陸上颱風警報,周三(12日)白天颱風登陸南部地區甚至是中部地區。新北7區、桃園、宜蘭、花蓮、澎湖宣布停班停課。天氣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分享,根據GOOGLE AI(FNV3)模式系集預測,颱風登陸點在「台南~屏東」之間,貼文曝光後引發熱議。

  • 天氣》鳳凰颱風海警發布「還會增強」 氣象署:大台北山區防豪雨

    天氣》鳳凰颱風海警發布「還會增強」 氣象署:大台北山區防豪雨

    鳳凰颱風目前已通過呂宋島陸地,持續向西北西轉北朝台灣海峽前進,之後將轉東北通過台灣,北上過程中強度將逐漸減弱。氣象署於今(10)日17時30分發布海上颱風警報,預計明天(11日)白天發布陸上颱風警報,颱風預估周三(12日)下午至晚間以輕度颱風登陸台灣,氣象署科長林秉煜在記者會上說明最新情況。

  • 台中 防颱警戒 緊急廚餘掩埋場加固

    台中 防颱警戒 緊急廚餘掩埋場加固

     鳳凰颱風來勢洶洶,台中市災害應變中心9日三級開設,市長盧秀燕親自主持「第二次整備會議」檢視各項防颱準備,會中特別針對非洲豬瘟案例場及12處緊急廚餘掩埋場加強加固措施,務求汙水不外溢。她呼籲提高警戒,多一分防範,少一分災害。

  • 鳳凰達中颱上限 恐從西部登陸!明起共伴效應雨彈開炸

    鳳凰達中颱上限 恐從西部登陸!明起共伴效應雨彈開炸

    氣象署今日指出,今年第26號颱風「鳳凰」強度達中颱上限,預估12至13日、下周三及四通過台灣時減弱至輕度颱風,登陸地點則是西半部均有機會,10至11日、明後天宜蘭、花蓮、大台北防局部豪雨以上降雨,12日、下周三中南部雨勢漸增,留意大雨或局部豪雨。

  • 鳳凰颱風+非洲豬瘟夾擊 台中市府超前部署 嚴防疫情擴散

    鳳凰颱風+非洲豬瘟夾擊 台中市府超前部署 嚴防疫情擴散

    鳳凰颱風來勢洶洶,台中市政府9日提前召開第二次防災整備會議,市長盧秀燕指出,這次颱風非常特殊,具有罕見在11月成形、從西部襲台、風雨強勁等「三大警訊」,要求市府各單位「嚴陣以待」,尤其針對偏遠地區撤離預先溝通;另針對台灣首例非洲豬瘟案例,務求汙水不外溢,以及12個廚餘掩埋場防颱措施,務必落實「超前部署」。

  • 鳳凰今轉強颱 12日恐登陸中部

    鳳凰今轉強颱 12日恐登陸中部

     鳳凰颱風今天升級強颱!中央氣象署預報員張竣堯表示,颱風仍會持續增強,預計10日強度達到最強,通過呂宋島後北轉接近台灣後,強度會減弱,10日至11日受外圍環流與東北季風共伴效應影響,全台有雨且雨勢增強,尤其大台北、東北部與東部山區有機會出現豪雨等級以上降雨,颱風將於12日最靠近台灣。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則指出,鳳凰體型龐大,面積足足有好幾個台灣大。

  • 共伴效應先到 北市「暴風圈侵襲率53%」放不放颱風假?市府這麼說

    共伴效應先到 北市「暴風圈侵襲率53%」放不放颱風假?市府這麼說

    中度颱風鳳凰持續增強,同時速度也不斷加快,目前以每小時35公里速度持續朝菲律賓呂宋島前進,並在登陸後北轉直撲台灣,由於路徑不斷西修,登陸地點也不斷北移,恐將從中部登陸,對北部影響大增,暴風圈侵襲北市機率也提升至53%,屆時北市是否有機會放颱風假,市府也做出回應。

  • 鳳凰颱風登陸點恐再往北!14縣市暴風圈侵襲率逾5成

    鳳凰颱風登陸點恐再往北!14縣市暴風圈侵襲率逾5成

    中颱鳳凰持續增強中,未來路徑北轉恐會侵襲台灣。據氣象署最新公布的颱風暴風侵襲機率顯示,澎湖縣、金門縣、台南市都突破6成、另外有11縣市突破5成。且與稍早的颱風路徑潛勢預報相比,可能再往北一點,有機率在台中以北登陸。

  • 海鷗颱風重創菲律賓已40死 空軍救災直升機墜毀6人罹難

    海鷗颱風重創菲律賓已40死 空軍救災直升機墜毀6人罹難

    今年第25號颱風海鷗(Kalmaegi)3日深夜登陸菲律賓,挾強風豪雨重創中南部地區,截至4日晚間至少奪走40條人命。菲國空軍一架執行運輸救援物資的直升機在救災過程不幸墜毀,機上6人全數罹難。這個颱風最快5日深夜才會逐漸離開菲律賓,預計6日晚間登陸越南。

  • 致命7月!國道雨天死亡數暴增 創近年新高

    致命7月!國道雨天死亡數暴增 創近年新高

    7月丹娜絲颱風登陸加上後續的西南氣流,在中南部地區降下驚人雨勢,當月降雨天數比去年同期多了6至7天,國道因雨天造成的死亡人數高達9人,創下近年新高,且多集中在中南部路段。細究事故原因,多為「小客車」因「車輛或機械操作不當」而自撞。

  • 樺加沙襲廣東!民眾掃光賣場貨架「獨剩這食物」 陸網友笑翻

    樺加沙襲廣東!民眾掃光賣場貨架「獨剩這食物」 陸網友笑翻

    強烈颱風樺加沙離開巴士海峽後進入南海,一路向西直撲廣東深圳、珠江一帶,將成為2014強颱雷馬遜以來,當地史上登陸的最強颱風。當地民眾也早早就掃光賣場貨架,準備應對颱風,唯獨一款食物仍在貨架上乏人問津,照片讓大陸網友都笑翻。

  • 強颱襲台 AIT分享避難包

    強颱襲台 AIT分享避難包

     921大地震剛滿26周年,加上強颱樺加沙襲台,美國在台協會在官網分享AIT高雄分處處長張子霖隨身攜帶的「緊急避難包」,內含飲用水、乾糧、手電筒、換洗衣物、個人用藥、寵物食糧等6大必備用品,呼籲台灣民眾隨時做好防災準備。

  •   AIT曝去年台灣災損數字   再度分享避難包:隨時做好準備

    AIT曝去年台灣災損數字 再度分享避難包:隨時做好準備

    921大地震昨天滿26周年,加上強颱樺加沙即來襲,美國在台協會在官網分享AIT高雄分處處長張子霖隨身攜帶的「緊急避難包」,內容包括飲用水、乾糧、手電筒、換洗衣物、個人用藥、寵物食糧等6大必備用品,呼籲台灣民眾隨時都要做好防災準備。

  • 影》強颱樺加沙還沒到!台東縣府玻璃門又被吹破

    影》強颱樺加沙還沒到!台東縣府玻璃門又被吹破

    強颱「樺加沙」步步逼近,風勢驚人。台東縣政府廊道一扇玻璃門今(22)日午間再度被強風吹破,碎裂聲響驚動正在上班的人員,眾人紛紛上前查看,驚呼「又是同一扇門」、「颱風都還沒真正來就被吹壞了!」

  • 老家無人住「電費25萬9」背後真相曝

    老家無人住「電費25萬9」背後真相曝

    有民眾在「爆料公社」貼文,表示在嘉義縣布袋鎮老家三合院已沒什麼人居住,丹娜絲颱風登陸時還把屋頂全掀飛,因老家電費都採銀行自動轉帳,直到親戚收到通知說戶頭餘額不足,才發現8月電費帳單高達25萬元,直呼又不是挖比特幣「太誇張」,經向台電查詢得知度數算錯,實際只要繳300多元,讓網友感到超傻眼。

  • 廢光電板之亂 環團:回收費率太低

    廢光電板之亂 環團:回收費率太低

     丹娜絲颱風7月過境後,南部的太陽能光電受災嚴重,廢光電板去化問題備受關注,其實為了避免光電板20年後壽命屆滿無人清理,經濟部已向業者收取每千瓦1000元的模組回收費,由於回收再利用成本上漲,環境部去年曾提出調漲至1400元,卻遭經濟部拒絕。環團昨指出目前費率不足以反映上漲的光電板回收成本,呼籲經濟部能源署調高費率,落實汙染者付費原則。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