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黨高層的搜尋結果,共632筆
AI熱回溫帶動晶片股走高,以及減稅預期帶動金融股上漲,周一南韓股市氣勢如虹,KOSPI指數目前飆漲超過3%,報4073.69點。
第十七屆海峽兩岸電視主持新秀會台灣賽區比賽結束後,海峽衛視特別邀請台灣青年參訪福州景點,包括熱門電視劇《沉默的榮耀》主角吳石將軍故居、螺洲孔廟,以及煙台山公園、石厝教堂與愛群路商圈等地。同學在歷史與文化交錯的旅程中,深刻感受到城市底蘊與人文魅力,留下難忘印象。
美國前眾議院議長裴洛西6日宣布,她2026年將不會競選連任聯邦眾議員,結束了她長達40年的政治生涯。裴洛西曾於2022年8月2日至3日訪問台灣,引發了大陸的軍事演習。這位85歲的女議員經常受到右翼的抨擊,她於1987年首次當選,是民主黨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美國總統川普第二任期已展開逾9個月,有線電視新聞網(CNN)3日公布最新民調顯示,他的支持率跌至上任以來最低點37%,負評比例高達63%,不僅創第二任期新高,也超越第一任期的最高點62%。與上次7月發布的民調結果相較,川普的支持率下滑了5個百分點,當時支持率為42%,不支持率為58%。
近日新聞報導,美國政府將與西屋電氣公司、Brookfield資產管理公司及加拿大鈾生產商Cameco公司合作,在美國建造價值至少800億美元的核子反應爐,以滿足AI及資料中心不斷增長的電力需求。
近日新聞報導,美國政府將與西屋電氣公司、Brookfield資產管理公司及加拿大鈾生產商Cameco公司合作,在美國建造價值至少800億美元的核子反應爐,以滿足AI及資料中心所需不斷增長的電力需求。
民進黨青年局首次出訪日本順利結束,黨秘書長徐國勇今(1)天表示,青年局扮演的「固定化、常態化」對話平台角色意義重大,黨中央全力支持青年局持續推動台日政黨外交與年輕世代的互動,盼青年局能結合社會多元議題,擴大台日交流機會。
民進黨正國會頭人林佳龍突然臉書發文,以「不貪不取」力挺捲入助理費詐領案的同派系立委林岱樺參選高雄市長,綠支持者瞬間炸鍋,罵聲雖勝過讚揚,但林佳龍身為正國會「扛壩子」,派系仍有未被討論可征戰2026的優秀人選,此舉一方面向尚未定罪的林岱樺送暖,或許也是對黨高層傳訊:「勿忘正國會」。
國民黨立委吳宗憲、黃建賓29日召開記者會,指控行政院長卓榮泰違法拒絕編列軍警消待遇提升預算,不滿行政院長一句話就廢掉法律,讓憲政體制陷入崩壞。兩人隨後正式向監察院提出檢舉,要求立刻啟動調查與彈劾,痛批監察院若再裝睡,就是政治附庸。
有消息指出,前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對眾議員裴洛西(Nancy Pelosi)火速表態支持時任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感到不滿,並在通話中直接表達了不悅。
美國總統川普展開亞洲行,在訪問馬來西亞後,今(27)日將前往日本及韓國訪問,預計28日與日本新首相高市早苗會談。外界關注焦點多集中在貿易與防衛支出爭議,但《華盛頓郵報》分析指出,最關鍵的議題是台灣問題。
高市早苗日前當選日本首相,民主進步黨青年局今首度訪日,展開為期4天的訪問,訪團預計拜會自民黨、日本維新之會、立憲民主黨、國民民主黨及參政黨等,並與各黨高層及青年局國會議員交換意見。雙方預計就經濟安保、區域安全、科技合作與青年培育等議題深入交流,期望在共同的民主價值基礎上,強化政黨層級的互動與合作。
國民黨主席選舉,軍系倒戈,鄭麗文異軍突起,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來電致賀。短短3個月,峰迴路轉,柳暗花明,國民黨面貌一新,台灣起風。快哉此風,洗去多少人心頭憤懣!
立法院交通委員會20日審查NCC人事同意權案,由正副主委提名人成功大學資工系暨研究所特聘教授蔣榮先、東吳大學法學院專任特聘教授程明修打頭陣。立委洪孟楷詢問蔣榮先是何時接獲行政院徵詢?蔣榮先竟瞎答,先說第一次徵詢是6、7月時,又說要回去查知道,剛是憑印象回答,又再改口說是5月被徵詢,場面一度尷尬。
美東時間周日晚間,美股主要指數期貨幾近持平,投資人將焦點轉向未來幾天將發布的重大財報和的9月消費者通膨數據。
日本政局陷入混亂,昨天各政黨黨魁積極展開會談,尋求合作。在野3黨尚未達成共識,自民黨總裁(黨魁)高市早苗與日本維新會代表、同時也是大阪府知事吉村洋文達成共識,以「考慮結盟」為前提,展開政策協商。一旦自民、維新攜手,兩黨在眾議院共231席,距過半數233席僅差2席,自民黨繼續執政可能性大。然而,傳出自民黨內有人醞釀造反,維新會可能有人出走,為局勢增添變數。
日本敲定21日舉行「首相指名選舉」,朝野各黨角力愈發激烈。三大在野黨幹事長14日進行協商後,宣布將於15日晚間舉行三黨黨魁會談,若能談妥共推首相候選人,由國民民主黨(簡稱國民黨)黨魁玉木雄一郎出馬,與自民黨總裁高市早苗進行對決,日本有可能改朝換代。不過另一方面,自民黨也向國民黨提出合作邀約,探討聯合執政的可能性。
日本公明黨10日退出與自民黨共組的執政聯盟,持續26年的「自公」合作體制告終。日媒分析其中一大原因是,前首相麻生太郎重登自民黨核心決策層,而麻生曾主張「拋棄公明黨」,積極拉攏在野的國民民主黨,導致公明黨對自民黨的不信任感達臨界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