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四重大工程計畫一延再延,吳揆所裁示第三度延長工程、追加預算,究竟是不是最後一次,台電內部、經濟部沒人敢「打包票」,核四案幾乎快應驗反核團體「核電預算三級跳」預言,更成為國民黨政府的爛攤子。
「核四案恐成柵湖線第二!」不少人如此開玩笑,因核四廠首度採用全球獨一無二的數位式儀控系統,總綰一個機組123個系統心臟,核四能否如期商轉,全繫在儀控系統身上,一個訊號異常,恐怕重蹈柵湖線當機停駛覆轍。
「核四第三度延長工程,確定100年底商轉沒有問題嗎?」這是台電內部董監事及全民的大哉問。據悉,台電原先僅提延長工期23個月,但台電獨立董事不放心,在台電無法拍胸脯保證,自動再給6個月緩衝期,以免屆時再請求延長,有失政府威信。
核四計畫之所以命運多舛,可說先天不良,後天又失調,十餘年來早已千瘡百孔,其中部分因素也是扁政府的「傑作」,二千年扁政府首次政黨輪替,急欲兌現反核政見,宣布核四停建,埋下日後核四跌跌撞撞的命運。
核四招標之初因反核勢力高漲,核四工程政治風險過高,以致核四順利解決整合界面困難的統包標案一再流標,最後不得不改採設備標,將土木工程切開來,此一標案也種下核四工程不順的導火線。
核四停建再續建,不但延宕二年,與包商產生諸多契約糾紛,工程走走停停,屋漏偏逢連夜雨,民國95年爆發全球原物料上漲,台電不得不第二度要求追加預算,延長工期三年,不過,當時台電已將停建續建的因素都考量進去,且信誓旦旦民國98年可以完工商轉,如今再度要求延長工期且追加預算,豈不失信於民?
核四工程興建十餘年來,內部人事派系傾軋始終不斷,黑函滿天飛,部分主管為強勢趕工,甚至發生系統接線未依設計順序,以致進度大亂情事時有所聞,也有員工投書檢舉台電密議核四預算將追加成4200億元,甚而核電人員斷層嚴重,出現須重用退休人員主導核四工程現象,在在顯示內部管理不善。
核四工程是顆不定時炸彈,對馬政府則是甩不掉的包袱,儘管內部有人謀不臧,或疏於管理,如今為求趕工恐動彈不得,核四案已拖垮人民對重大公共建設信心,重創政府威信,未來如何奢言追加核能機組?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