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映真曾說:「寫作是一個拚命的行業。」在陳映真國際研討會中,文化評論家南方朔、南藝大音像所教授關曉榮都提出陳映真基督信仰的重要性。陳映真出生於基督教家庭,父親是牧師,教義中自我救贖的概念、罪惡的認知,滲透到他的小說中。
南方朔說,這是個被扭曲的時代,現在還不是能準確定位陳映真的時候。也許廿年、卅年過後,才會對他有更寬廣的理解,「而基督教情結將是決定他歷史地位的最後一把尺。」
廿七日陳映真國際研討會進行第二天,下午舉辦兩場座談,邀請陳映真的同輩與晚輩兩代文化人,談論他的文學力量與社會實踐。座談會上,中研院民族所副研究員丘延亮以投影片展示《人間》雜誌當年報導菲籍女傭、湯英伸事件等頁面。丘延亮說,「當年《人間》揭發社會的不公不義,但至今不公不義的事繼續在我們眼前發生,如原住民三鶯聚落被拆了七、八次、八八災後災民遍野,這樣的抗爭還在繼續。」
社運作家顧玉玲也認為,台灣號稱政治民主的背後,經濟的不民主仍然沒有改變。但她也指出,當年必須靠《人間》這樣的媒體揭露社會底層故事,這個時代身處弱勢的人已經能自主集結,向社會發聲。
詩人吳晟則回憶陳映真與《人間》年輕伙伴造訪他的溫馨往事。吳晟也首度透露,他曾與好友合辦《台灣新文化》刊物,創刊地點就在他家,「但總編宋澤萊以批評陳映真為目標,我很為難,便不願意掛名。」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