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科會智慧生活科技區域整合中心均設有開放性體(實)驗性平台,及校外設置有各種生活情境實驗場域,將促進學研方向與生活需求間產生連結,進而以人性化科技服務締造台灣成為未來優質生活的全球典範。台大INSIGHT Center、成大TOUCH Center及交大Eco-City等3所高等教育學府因為在技術、資源、地域等領域各有不同專長,自然在研發路徑、優勢技術及整合內容等方面皆有差異化之處。

台大 提供實作環境

台大智活中心主任劉佩玲指出,該中心並不是對外實體展示中心,而是讓加盟專家學者有場所進行技術試驗及原型產品之實體情境模擬分析及測試,使技術、感測元件等系統運作和管理在理論與實務上得以印證,有利創造產學合作條件,促進智慧生活科技之產業應用。該中心由國內約有30所學校及機構加盟,研發團隊成員經過1~2年持續運作,目前已增至168位,涵蓋理工、農、資電、生醫、設計、社會及管理等學院,與中、美和歐等均有合作。

目前研發的主軸聚焦於健康(居家健康照護、生理與環境監測等)、呵護(行為感知、互動介面等)、永續(能源管理、綠能設計等)。該中心為落實技術供應鏈的縱向整合,透過邀請廠商早期參與,形成產學研發聯盟,推動產學之跨領域合作,經由技術移轉、授權讓研發成果進一步商品化,促進產業升級。

交大 規畫四大空間

交大Eco-City健康樂活城計畫總主持人林進燈主任表示,Eco-City特色在「4大空間」館的規劃設計,它不同於北區的台大Insight Center、南區的成大TOUCH Center的偏向居家空間。Eco-City除居家外,還強調辦公室、健身房和汽車等不同空間環境,因為交大接近竹科園區、新竹科學城,這些竹科工作的高壓力族群、高齡化族群可透過智慧生活科技來達到具健康照護功能的科技化服務,因此想像1天的生活為何,模擬開車到辦公室上班、下班開車到健身房去紓壓,然後回家等過程中會發生的事情用1日生活圈將其串接起來,這就是交大當初成立的源頭。

互動體驗館進駐的科技,基本上都是過去執行政府大型計畫的團隊,成果會比較多、比較具體。主要合作單位為學界及法人,廠商很樂意將其最新的研發產品導入展示場域,學界也可將研發成果展示,提供產學合作、技術轉移、成立新創公司或進一步商品化的機會。在新技術或創新設計方面是由業界引導開發及由學界前瞻研發等雙向同時進行的。Eco-City在一開始主要是先把過去學界所發展的能量給聚集起來,有些相關科技是先由學界開始的,透過展覽與各業界就有所互動,其後多半再經腦力激盪產生想法、需求和真正的要求,再交由團隊做出來,技轉或委託開發,依需求酌收費用。

成大 聚焦原型產品

成大TOUCH Center計畫總主持人楊家輝表示,透過展示、生活和網路來建構實體和虛擬的體驗平台,朝發展智慧生活科技產品和創造優質生活空間可說是該中心的兩大核心,透過集體智慧及以使用者為出發點驅動產品開發的環境就是科技與人文相互影響及產生科研變革的過程要件。

為了讓創新設計、前瞻技術和商品分工得以發生,不少大型企業都前往位在成大奇美館的優質生活體驗屋訪問,成大亦積極尋找5C電子業參與合作製造,期能讓好的生活科技能降低成本、普及於各個家庭,智能化生活品質。所以,成大團隊的特色即是聚焦在市場或產業還未出現或是仍未成熟的前瞻技術和原型產品的開發,以「人本、創意、智慧」為核心理念,發展創意生活產品,營造感性智能環境,建立協同式開放創新平台,以集體創意實踐跨領域、開放式及使用者創新模式。目前團隊分成人文關懷組、科技資通組、網路整合組、產學推廣組。

智慧生活科技區域整合中心推動前瞻創新研究、專利技術授權、產學合作孕育等正走在人文、科技、設計間激盪時刻,多元情境場域生活實驗室使智慧生活科技可務實發展,以使用者需求引導科技人性化落實,讓「人才得以培訓、產業得以升級、技術得以應用、原型得以商品」。

展示平台 整合成果

據了解,國科會推動「智慧生活科技區域整合中心」的用意是基於過去政府投入不少經費在基礎研發,常常計畫結束,成果就散掉了,尤其是若干政府大型計畫,包括國家型、跨團隊整合型及卓越計畫等,一旦計畫結束後也是解散回到實驗室,甚至學生畢業後就不見,所以出發點就是在是否能有一個平台,可以將研發成果累積起來,而且後續計畫也可延續再發展下去,基於前述所言概念,就成立區域整合中心,像這樣有個展示平台,集合從事政府大計畫為先,把研發成果可以擺進這個平台來,而不是擺著放著就好,希望要與生活能整合,因此人文很重要,必須將有情境、有故事性的內容予以整合在一起,所以場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