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視為中國電影史上最豪華卡司的《建國大業》在大陸放映十餘天以來,票房扶搖直上,作為今年大陸建國六十周年主要獻禮,這部描寫一九四五年國共重慶談判,以至一九四九年新中國成立的「主旋律」電影,各方估計票房可望衝破四.五億元人民幣。
由於《建國大業》是反映兩岸關係新形勢發展下的最新影視作品,劇中對國共兩黨一九四九年前後的重慶談判、軍事衝突有諸多描寫。國台辦預定廿九日邀台灣駐京記者中秋聯誼餐敘後,特別招待觀賞《建國大業》。
建政60周年獻禮 卡司最豪華
《建國大業》是大陸國家廣電總局等宣傳部門全力籌拍的「主旋律」電影,作為今年大陸建國六十周年主要獻禮,因此,本片導演韓三平在邀請黃建新共同執導時就強調:「這不光是一項文藝任務,更是一項政治任務。」
韓三平日前受訪時說,《建國大業》可能在明年初登陸台灣。屆時是否刪改內容?他說:「沒經過我授權,誰也不能改。如果建議是合理的,我可以同意,但沒有我的允許,誰也不能動一個鏡頭。如建議不合理,我們寧可放棄台灣市場。」
據《新華社》報導,《建國大業》九月中旬上映以來票房火爆,目前已逾一億人民幣,估計票房最終將突破四.五億元。由於這部電影主要演員都是「零片酬」,因此,拍製電影實際投資並未超過四千萬人民幣。
扛著愛國旗幟 高票價引爭議
不過,《建國大業》在北京市高達八十元人民幣(約新台幣四百元)的高票價,也引來不少爭議。有輿論質疑該片扛著愛國旗幟大規模「吸金」;也有輿論認為,既是愛國影片應免費放映,更易讓人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中國青年報》評論說,如果這是單純的商業大片,高票房一定會贏得讚許,但《建國大業》是在愛國的感召下,眾多明星「零片酬」加盟,總投資大幅減少,成本早就收回了。
《大河報》也對本片高票價表達了同樣觀點:「他們拍了一部愛國大片,但是票價卻不夠愛國,怎麼好意思呢?」
除了領軍電影《建國大業》外,近期大陸共唱「主旋律」的藝文作品還包含五十集的電視劇《解放》,及音樂歌舞劇《復興之路》等不下數十部作品。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