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金銀紙拜拜影響環境品質,使竹南金銀紙行業逐漸沒落,對民俗、命理、篆刻與書畫有鑽研的金紙印製家張益銘,以字、刻、印融合印製「天地愛念力金紙版畫」(見右圖,簡光義攝)作為掛飾,不用焚燒便可祈求國泰民安、減少汙染,希開創竹南金銀紙業另一片天。

張益銘竹南鎮中港人,鑽研民俗、命理、篆刻與書畫等已有一段時日,篆刻和書畫在國際性比賽多次得獎。他表示,研究金紙文化歷經卅餘年,平日以金銀紙為題材,演講、展覽及創作藝術。

張益銘考慮環保問題,因此研發出用意念不燃燒的「天地愛念力金紙版畫」。他使用可完全燃燒的素材,一次拜拜燒金只要十二張金紙就可以集眾人力量祈求所願,而且是非賣品,歡迎複製。

陳協和金紙行第三代傳人、七十歲的陳坤輝表示,金紙業在卅年前鼎盛時期,中港地區金銀紙的工廠估計超過六百家,當時竹南鎮有四分之一人口以金銀紙為主業或副業,直到日本推動皇民化運動,禁止焚燒金銀紙,才漸漸減少。

廿幾年前台灣大家樂賭風極盛時,金銀紙攀上高峰,陳坤輝形容,由於金銀紙生產供不應求,有人甚至抱著卅萬現金到工廠敲門購買。如今利潤不如品質較差的進口金銀紙,加上環保觀念盛行,金銀紙銷量遠不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