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環保部近日下達動員令,將對「四兆」擴大內需計畫以來新增的投資項目展開調查,採取「斷然措施」懲罰環境違法工程。環保部消息人士透露,此行動不但要查事、更要查人,堅決揪出破壞環保的業者,舉凡投資產業未批先建、環保政策寬鬆等問題都要查。
據了解,2004至2007年,大陸環保部門在宏觀調控中表現活躍,大力針對各工廠進行環境保護評估,並在2008年的政府機構調整中,由「總局」升格為「部」,成為重要的宏觀調控部門;而在2005年的環保風暴更讓許多中外企業停產、關廠。
環保部門消息人士強調,「這次我們計畫用兩年左右的時間,從強化環保工作的角度出發,對2008年以來投資項目的環境保護有關情況進行全面審查。」
要求地方自報環評問題
這是自大陸政府公布「四兆」投資計畫以來,環保部首次大動作整治新增投資項目的環境違法問題,也是大陸「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運動的一部分。
據《經濟觀察報》報導,8月時,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聯合發布了《關於開展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工作的意見》,環境問題是專項治理行動的重要部分。環保部部長周生賢任該行動組長,副部長吳曉青和紀檢組組長傅雯娟擔任副組長的專項治理工作領導小組。
未批先建、政策放鬆要查
吳曉青提出審查五大重點,包括「一要堅決懲戒環境違法行為;二要強化環境准入,著力提升產業導向能力;三要全面提高環評制度效力;四要貫徹落實規畫環評條例;五要積極推進「陽光環評」,提高環評服務水平。」
環保部要求地方各級環保部門對轄區全面自查,並在明年2月底前,將自查報告送到環境保護部。
吳曉青並痛批2008年以來工程建設領域環境違法問題「三宗罪」,包括第一是「『未批先建』等違法行為屢禁不止,規畫未依法進行環評,就通過審批」;第二「環保資金使用不規範的現象仍存在」;第三「個別地方將『保增長』片面理解為『保投資』,導致環保政策放鬆,監管措施軟化。」
大規模審查遍及全大陸
吳曉青表示,「我們寧可現在做惡人,也絕不能將來做歷史的罪人。」強調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及時的制止,將變成潛在、巨大的環境風險。
在環保部官員看來,此次大規模的審查是第一次。「以前只是選幾個省,地方提供匯報材料;但這次是整個環保系統總動員,調查範圍也覆蓋全大陸。」且更重要的區別在於,此次審查將伴隨著紀檢部門的審查和懲罰,環保部紀檢組組長傅雯娟表示,對發現的問題必須嚴肅查處,與相關部門聯查聯辦,嚴格責任追究,做到「既要查事,更要查人」。
傅雯娟表示,一定會嚴肅查處是否有地方官員牽涉「工程建設項目」、「環保審批管理環節」及「審查規畫環評領域」的違法、違規行為;這也是大陸環保紀檢系統,首次明確表態要在這些領域追究責任。
鋼鐵水泥玻璃煤被點名
據了解,上月底大陸地方環保部門就已開始清理產能「過剩」和「兩高」(汙染高、耗能高)行業;包括環保部突擊檢查84家鋼鐵企業後,勒令沒有審批手續的30家企業停產。
環保部官員表示,「一些高汙染、高能耗行業重複建設,尤其是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設備等行業,無序發展的問題比較嚴重。」
周生賢因此表示,將持續集中檢查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的汙染治理和環境安全隱患,「對不符合產業政策的企業,堅決取締。」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