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麥的競爭對手,在台灣約有20家,大陸有150家,但新麥卻是唯一上市櫃的食品設備企業,而且還得到大陸企業、台商、法商、美商等各個零售龍頭企業的青睞。
詳細分析新麥可以勝出的原因,呂國宏認為有四項要素,第一個就是產品線齊全,很多德國烘焙設備大廠只有生產某項機器,例如德國的MIWE只生產烤爐、KENPER只生產前端的機器類產品,不像新麥可以做到一條龍服務。
第二是品質好,量販店假日生意火爆,機器必須要相當耐用,不易故障。
第三是服務的力量,公司在大陸主要城市共設立了65個辦事處,不管是故障、保養或維修,工程師都可以迅速為客戶解決各項疑難雜症。
第四點是客戶心態,呂國宏解釋,因為新麥外銷歐美、德國、日本已經有十幾年的歷史,客戶自然會覺得產品有國際級水準,值得採用,而且價格還只有法國大廠如BONGARD、PAVAILLER的一半。
由於烘焙設備強調耐用,若主要的客戶及店鋪都已購買了設備,那麼新麥未來的生意要如何延續開發?呂國宏表示,老客戶經常占新麥營收8成以上,如果跟客戶只能做一次生意,那麼公司內部就必須要自我檢討。
餐飲市場為下一個發展市場
呂國宏也把心力放在拓展非麵包烘焙市場上,首先要進攻的是PIZZA烘焙設備。烤PIZZA跟一般麵包有很大的不同,他舉例一般小麵包約需烤12分鐘,但PIZZA考量到顧客等候時間,6分鐘就要烤好。PIZZA跟麵包有一些相似性,把機器微調後,很快就可以推展適合PIZZA的新款設備。
如果PIZZA烘焙機能成功,新麥就要進入更多元化的餐飲市場,如超市生鮮、肉類加工等,而這個市場是麵包的10倍。加上烘焙市場中,工業級的生產線市場也待開發,例如統一企業及義美這類的大型綜合食品客戶,呂國宏認為,新麥10年內都不缺進步成長的動力與來源。
新麥業務淡旺季之分很明顯,一般來說夏季天氣熱,麵包銷售狀況沒那麼好,所以是淡季。等到秋天氣溫開始轉涼,加上國外聖誕節、大陸春節及十一國慶等商機需求,訂單多在下半年出籠,所以上、下半年的獲利將呈現四六比或三七比。其上半年稅後淨利成長8500萬元,每股獲利(EPS)達2.3元,且其中認列大陸轉投資收益高達1.07億元,年增率高達2.34倍,佔稅前淨利的9成,在大陸下半年經濟狀況愈加復甦來看,推估新麥每股獲利有機會上看6元以上,因此以目前65元的股價來看,已經率先反應。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