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歐巴馬在G20峰會中宣布,二十國團體將取代G8,成為協調國際經濟合作的主要論壇,各方學者對於這項變革的評價,卻是大異其趣。
G20公報指稱,以G20取代G8的決定是為了營造更平衡的全球經濟,改革金融以達到全民均富。未來,G8仍會不定期舉行會議,討論國家安全等事務,不過G20的地位將大幅晉升,引領全球經濟常設論壇。
新興國崛起?
記者會上,法國總統薩科齊在回答峰會最大的受益者為何國時,表示:「新興國家應該是最大贏家。」
國際貨幣基金副總裁李普斯基也說:「捨G7而就G20是認清經濟現實的行動,在論及全球經濟時,你很難不去與主要的新興經濟體商討。」
無論是G7或是G8,都是由西方國家主導的經濟論壇。最早的七大工業國有「富國俱樂部」之稱,俄國在1997年加入後,G8則主導經濟秩序至今。
而金融海嘯之後,華爾街的金融大亨多半淪為過街老鼠,西方富國則也不可避免的成為國際輿論的眾矢之的。分析家指出,西方經濟權力開始分散,新興國家例如中國、印度,將會是帶領全球走出金融危機的主要引擎。
專家指出,此一現象最明顯的證據,就是中國及印度將在國際貨幣基金及世界銀行中取得更多的投票權。
國家主義作祟?
不過,英國《衛報》的專欄作家柯立爾則不表贊同。
柯立爾在26日的文章中指出,要維持一個和平富足的世界,我們仍將不可避免的需要這些「有錢的惡棍」。
他所指的「惡棍」,包括了美國、中國、印度、日本、以及由27個會員國組成的歐盟。他說,未來的世界,將會出現所謂G5的經濟強權,而在光譜的另一側,則是最貧窮的60個國家,這些貧國大概僅貢獻了全世界1%的收入,然而當今最緊迫的災難,例如飢荒、戰亂以及疾病,正毫不留情的肆虐這群處於經濟最底層的人民。
而其中處於G5和G60之中,不好不壞的103個國家,似乎也只能眼巴巴的個別搭上任何一個利益團體的順風車。
柯立爾信誓旦旦的預測,即使數量龐大、眾志成城,G103還是無法與G5抗衡的。
歷史重演 無法避免
造成此瓶頸的原因,在於世界上沒有任何國家甘願出讓主權,而組織成一個真正的「共同體」。
柯立爾指出:「無論是G幾,都不是解世界重大議題的萬靈丹。」
他預測,往後世界經濟的秩序,將主導在G5的手上,因為這些國家的經濟、政治實力太龐大,因此無法避免接下任何有如燙手山芋的國際問題,例如全球暖化。
而為了彼此牽制,G5也將無法像其他小國一樣,毫無影響力的在任何難題上任意選邊站。
也因此,柯立爾說,雖然大家都不願意重蹈強國欺凌弱國的歷史覆轍,但以當今的地源政治和經濟現況而言,聽從這些富有「老大哥」的指示,似乎才最能符合大家的利益。
G20明年將舉行兩次高峰會,6月在加拿大,11月在南韓。究竟20國團體能不能有效引領全球走出經濟低谷,世人仍在拭目以待。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