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開國大典算起,中共迄今舉行十四次國慶閱兵,歷經四代領導人,從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到胡錦濤,每位領導人面對的時代不同,又以胡錦濤所處環境最為複雜,敵友共生,利益難分,在全球軍事革新的催促下,胡要處理的是系統整合,難度最大,挑戰最高。

一九四九年的國慶閱兵,是在國民政府勢力未完全清除情況下舉行,武器裝備七拼八湊,號稱「萬國牌」,騾馬化是其特點,即裝備由騾馬拉載,步兵徒步前進,當時還有騎兵和二千匹戰馬受閱,可想見當年共軍裝備的窘迫。

到了鄧小平主政時期,軍隊開始走上摩托化,以膠輪車為動力,裝備車載,步兵以車代行,但部隊火力、機動力和防護力均顯不足。直到江澤民時代,解放軍以科技強軍,逐漸走向機械化,以裝甲車為動力,步兵作戰全部乘坐裝甲和步戰車,直驅敵人陣地。

面對資訊化時代,胡錦濤的建軍理念勢必翻新,從打破機械化戰爭、單一軍種作戰、計畫經濟條件下和憑經驗辦事的思維,向打贏資訊化戰爭、全軍聯合作戰、市場經濟發展要求下並按科學方法辦事的思路過渡。這次國慶閱兵是一個縮影,真實力猶待實戰來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