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凱貞撂倒當今球后的經驗,或可引出國內網球界一條明路,那就是具備潛力的青少年網球好手若要踏上職業之路,絕對得與國際教練、環境接軌。

現年18歲的張凱貞在11歲時就得到家人全力支援,隻身前往美國佛羅里達國際網球學校訓練;這1年來她更得到美國名教練布朗的指導,除了球技上的提昇如採用男子式的完全下壓發球很管用外,布朗在心理層面的提點建構了戰術、戰略的運用,讓凱貞覺得很受用,這也正是她能勇闖美網賽第2輪、拍落球后沙芬娜的祕密武器。

這1年多來國內陸續有楊宗樺、黃亮祺、謝政鵬闖進世界青少年前10名,光由這個面相來看,就能顯示出國內基層教練功夫夠扎實,可以培養出頂尖青少年選手。不過,一旦青少年好手們未來選擇踏上職網之路,那麼他們勢必要與國際級教練接軌。中華網協秘書長劉中興與台中基層教練蕭國偉異口同聲的說:「絕對必要!」

如同盧彥勳的德國籍教練德克、張凱貞的教練布朗、詹詠然的法國教練團隊,這些國際級教練都有分工很細的教練團隊,來張羅球員的訓練、對手分析、運動防護、重量訓練與心理層面的應戰建設。

簡單來說,國際級教練有的是帶兵經驗,加上科學化的訓練,掌握國際網壇脈動。即便國內A級教練都無法企及,因為礙於現況,國內教練無法全職、全心帶領球員在國外征戰,相對的也影響國內教練的視野與對現今職業網壇的新知。

說得實際一點,張凱貞是由經營魚貨的爸媽戮力供給,而由美國網球環境訓練出來的。要如同她一樣小小年紀就赴外受訓得有很大的決心與經費,惟就現實面來看,國內青少年好手若懷有闖蕩職業網壇、提升技能並開闊視野之理想,則張凱貞父母讓愛女提早與國際教練、環境接軌的模式,或許值得借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