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祭出職校免費方案,用意都在「擴大招生」但立足點卻不同。大陸目前為普及中等教育並提升技術人才,免費政策或許可以成為暫時的有力槓桿。台灣卻是因為經濟轉型,使得培養技術人才的職業學校招生困難,祭出免費政策恐怕也難改變結構問題。

技職教育政策在各國多半因時制宜,兩岸的免費方案或許能暫時解決提升人才素質、減輕職校招生壓力等迫切問題。但是,教育政策若未經長遠規畫,提升職業教育的教學品質,則職教系統在兩岸視為「次等教育」的根本問題,將影響技職教育的長遠發展。

品質才是關鍵

大陸中職學校的教學品質普遍受到質疑,政府快速成立職業學校,但整體設施和品質未能跟上步伐,升學管道也尚未建立,稍有經濟力的家長不願讓學生進入中職就讀。另外,大陸為配合政策實行,虛報就業率已達到95.77%,其實是將臨時性工作納入就業率計算,另外還有地方政府將未畢業的初三學生,強行「保送」進中職就讀的狀況,在在讓家長對中職教育信心大打折扣。

應提升技術人才地位

台灣陷入高職教育招生普遍不足的困境,全國教師會理事、海山高工老師黃耀南強調,教育部必須先提升職校教學品質,否則即使免費讀完三年,競爭力也無法提升。前理事長呂秀菊也說,免費政策無法解決職業教育被視為「次等教育」的根本問題,她認為,技職教育體系的成熟,要透過整體社會對技術人才的尊重來完成,所以,在受金融海嘯衝擊、文憑貶值的現在,就是政府啟動宣傳機制來扭轉傳統士大夫觀念的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