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天津、上海提出打造「全國PE中心的口號後」,北京也不甘示弱,日昨成立100億元(人民幣,下同)的北京股權投資發展基金,接下來還將推出吸引外資PE進駐北京的新政,打造北京成為全大陸PE中心。

由於北京加入戰局,大陸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PE)中心爭雄戰,將上演三雄爭霸的局面。

作為大陸國務院批准的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天津濱海新區與上海浦東新區在金融企業、金融市場和金融開放等方面的重大改革,原則上可先行先試。天津打造PE中心籌謀已久,提出工商註冊、稅收、換匯方面一系列優惠,並力推OTC櫃檯市場建設。

上海近期也發布《關於本市股權投資企業工商登記等事項的通知》,拋出了不少優惠政策,特別是上海市政府於近日提出將設立上海市產業投資基金,引導民間投資。

而北京方面則是有國務院決定支持中關村,建設成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政策作後盾,三方各有優勢。

智基創投合夥人林霆向「上海證券報」表示,「北京更具有專案資源優勢,特別大部分TMT專案都在北京,政府也在著力建設專案資源庫。」不過上海由於大量金融機構聚集,擁有良好的金融服務環境,也有利於募資;而天津則有註冊、稅收等的優勢。

「我很多PE朋友都把天津作為一個註冊地,甚至不在那裡派人和設辦公室。長遠來看,北京和上海成為PE中心的優勢更大。」林霆說。

2009年上半年,北京市PE/VC(風險投資者)投資案例是44筆,占全大陸的23.91%,,投資金額則達到58.3億,占全大陸的83.31%。清科集團第二季資料也顯示,在PE投資地域上,北京獨領風騷。13起投資案例分布在9個省市,北京就有4起投資案例數,占比30.8%,位居第一名,投資金額達48.58億美元,在大陸遙遙領先。

「從投資結構看,主要還是高新技術產業。中關村科技園區範圍內的2萬多家優質中小企業基本上都是科技導向型為主,存在大量有潛力的投資標的。據金融局會同各相關區縣政府的摸底調查顯示,全市符合創業板發行條件又有上市意願的企業有數百家,這還不包括有潛在意願的或者企業規模已經基本接近條件的。」北京市金融工作局金融市場處、證券期貨處處長湛龍說。

除了中關村科技產業的潛力外,湛龍透露,北京市正在加緊研究推出吸引外資PE進駐北京的新規,表明政府歡迎外資PE入駐北京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