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產銷家居照明燈具的台資企業瑩輝集團,在本業拓展腳步不易之下,要轉型成為從事大陸林地開發及金礦探勘的企業。於是資產淨值只有5.86億港元的瑩輝集團,演出「蛇吞象」,將收購總價74.1億港元大陸8座金礦探勘權。

瑩輝集團近日公告擬收購河北及山東省共8座金礦探勘權,儲量高達234噸。

收購交易中,瑩輝主要以發行可換股票據及承兌票據支付絕大部分代價,現金部分只占6000萬港元。因此若Silver Mark和永進投資將獲發的可轉換債券悉數轉為股票,則將分別持有瑩輝集團79.93%和13.91%股權。而瑩輝大股東兼主席徐振森以及執行董事徐水盛的持股量,將各由14.36%及8.51%稀釋至0.89%及0.52%。

屆時瑩輝台資企業背景將就此淡化,也不排除此交易是這兩家礦產探勘持有者,想藉由注入資產而在香港借殼上市。

本業經營不易

對於收購金礦項目,瑩輝集團認為,目前主要的照明產品業務競爭越來越激烈,或許不能確保日後有客觀的增長趨勢,因此近兩年積極物色新的投資機會。收購可將公司業務多元化,並涉足有更強增長潛力的新業務領域。

瑩輝集團財務部一位負責人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目前只是簽署協定,在大陸國慶日之後,會發布更詳細的方案,而這些協議簽署還有一些前提。

根據公告內容,被收購的河北專案涉及6個金礦探礦權,共擁有總礦區面積約5.3021平方公里及黃金儲量約204.04噸;被收購的山東項目包括2個金礦探礦權,黃金金屬含量共約30.28噸。但被收購的金礦中,絕大部分探礦權已經過期或即將過期。

探礦權多過期

對此,瑩輝集團財務部負責人表示,「這兩家公司必須能繼續拿到許可證,交易才能夠完成,否則就無法收購。這將由他們自己去解決,與我們公司無關。」

2003年,大陸對外資進入礦產業曾一度持鼓勵態度。但現在,對於外資而言,已經很難繼續在大陸獲得黃金探礦權和採礦許可證。因為發改委和商務部於2007年10月聯合公布《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明確限制外商投資勘探開發中國大陸黃金等貴重金屬專案。目前外資在大陸金礦市場上大部分只擁有探礦權,能夠獲得採礦權的寥寥無幾。

外資無法採礦

發改委目前審查在大陸取得黃金採礦權的外資(中外合作)企業,僅有錦豐金礦公司等4家。即便此次交易能夠達成,Silver Mark及永進這兩家外資企業也難以獲得採礦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