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石樓融合希臘、羅馬、哥德式建築特色,天主教堂是德國建築師設計,原汁原味。

第二海水浴場東端有一處伸入海中峽角,花石樓就坐落此處。

花石樓 歐式古堡建築

蘇聯十月革命之後,一大批逃亡的俄國人來到青島定居,這些俄國人中有的相當富有。

據說,1932年一位名叫格拉西莫夫的白俄貴族在臨海峽角上修建了一座海濱別墅。它是一幢融合多種西方建築藝術風格的歐洲古堡式建築,既有希臘和羅馬式風格,又有哥德式建築特色。樓門台階下為花崗岩石墩,可用於晚間燃火照明,也可用於栽花,正面為圓形和多角形組合而成的建築造型,十分別致。

花石樓主體五層,頂層為觀海台,側有鐵尖頂。由於樓內由大理石貼牆面,樓外又砌有鵝卵石,多年來人們一直稱之為「花石樓」。樓下石階分為兩層,上層六級,下層九級,有石徑通往鐵欄大門,庭園內廣植花木,是青島頗具特色的著名建築。這裡曾經是蔣介石與宋美齡的住所,現在則是接待中外貴賓的館舍。

天主教堂 玫瑰拼花窗

站在青島老市區,很難不看到這棟哥德式大教堂。這座氣派非凡的大教堂就建在今天中正路旁的小山丘上,原本稱為聖彌厄爾教堂,不過青島人暱稱它為天主堂。

這座教堂由德國籍天主教神父維昌祿向青島教區所屬各地教徒募集捐款,在德國占領初期的天主堂位址上興建,1934年建成。不僅是青島市最大的天主教堂,據說也曾是中國唯一的祝聖教堂。

天主堂的建築由德國建築師畢婁哈設計,結構以鋼筋混凝土與花崗岩結合而成。建築平面採用拉丁十字形。

正門面向南方,大門上方有一座巨大的玫瑰窗。大門兩側各聳立一座鐘塔,塔頂各豎立有高達4.5公尺的巨大十字架,尖塔總高64.5公尺。塔上懸有4口大鐘,走廊都以彩色拼花玻璃窗裝飾,十分美觀。

教堂的大廳可以容納一千多人,後方設一座大祭台,左右下方對稱兩個小祭台,加上穹頂的聖像壁畫,更得顯莊嚴神聖。

文化大革命期間,教堂局部建築曾經遭到破壞,一度關閉。1980年青島市政府投資修復,1982年復活節之際重新開放。

旅遊資訊

花石樓

地址:青島市市南區黃海路18號

門票:5元人民幣(下同)

交通:公共汽車21、223、304、316、317、26、206、321、501、605、312區間、31環行、202環線、304區間、370環行、604環行、501豪華空調,武勝關路站

天主教堂

地址:浙江路、曲阜路路口

門票:10元

交通:公共汽車231環行,口腔醫院站;367、1路,湖北路站;301、305、320、366、2、218、221、225環線、205、305區間、2路電車、231環行,中山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