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家說小說家王安憶是繼張愛玲之後,又一海派文學的傳人。2004年她將張愛玲的《金鎖記》改編成舞台劇劇本在上海演出;今年許鞍華將同一劇本搬到香港,由焦媛主演。且看三位女性創作者激盪出什麼樣的張派火花……
同樣的小說,不同的改編劇本;同樣的劇本,不同的導演;呈現在舞台上的,也將是一次又一次不同的文學感動。王安憶和許鞍華,一個是第一次寫劇本,一個是第一次導舞台劇,卻偏偏要碰被許多導演和編劇視為「噩夢」的張愛玲,而且,還是被眾人視為陰暗殘酷的故事《金鎖記》。此劇在今年4月香港首演後,也將於11月20日起陸續在深圳及廣州等地巡演。
三位女性激盪出創作火花
被問到為何選了《金鎖記》的緣由,王安憶認為《金鎖記》有很強烈的戲劇元素:「不幸的身世、戲劇化的環境、飽滿的情慾、強烈的性格,曹七巧太應該是個主角了。」
兩度改編拍攝張愛玲小說的電影導演許鞍華則謙虛地表示,1984年的《傾城之戀》與1997年的《半生緣》都不算很成功,但這次的劇本基本上克服了張愛玲作品轉化成戲劇的困難,「舞台和電影媒介最大的分別是,台詞可以在舞台上無限制地表達內心,沒有電影那麼寫實,可是更感情化。這也解決了我以前拍張愛玲的最大問題:她的很多感受是拍不了的。連續變化的感情如果沒有具體的動作,只有表情和思想是沒辦法拍的。」另外舞台也比較風格化,更需要想像力,「拍電影的時候,我們到處找景,很難把張愛玲描寫當時上海和室內的光線拍出來。可是在舞台上,可以很自如地從實到虛,再回到實。」
此劇還找來了轟動中國和香港的話劇女演員焦媛,和電影《美少年之戀》裡帥得邪氣的尹子維擔綱男女主角。焦媛幾年前至深圳演出話劇《蝴蝶是自由的》,叫好又叫座。演出從無禁忌的焦媛還曾因該劇獲得「香港舞台劇界專業精神獎」。她坦言這次的劇本很好,讓戲劇表演經驗豐富的她也感到壓力。
有趣的是,王安憶指出,比起上海人,香港人更了解和熟悉張愛玲。而同樣的劇本,上海版演了3個小時,香港則是2小時15分鐘。王安憶稱讚許鞍華不強調排場,但非常現代,布景簡潔,整個戲的風格更強烈,比上海明快很多。
對於焦媛的表演,她說,「我坐在劇場裡,一句廣東話都聽不懂,只能看焦媛的肢體和表演,她特別有激情。上海版更重視內心,但焦媛能將內心完全外化出來。」
張愛玲情結
對於知名文學評論家王德威所說。王安憶是繼張愛玲之後,又一海派文學的傳人,王安憶本人笑說,「他這麼說,對我的書的銷售很有幫助。但我和張愛玲有很多不同。張愛玲小說寫得很好,但也不是全好,其中《金鎖記》是最好的。」
即使不願承認她是所謂的「傳人」,王安憶還是閃避不了張愛玲曾對她造成的影響。「當我和許鞍華準備排《金鎖記》時,《小團圓》面世了,這也是一個奇緣吧。雖然我很想撇清和她的關係,但其實是撇不清的。我想,我得了很多她的好處。如果沒有張愛玲,我和我的《長恨歌》也就沒有那麼多的說頭。」
2001年王安憶當選上海作協主席的時候曾說過一段話,她說上海是魯迅的城市、巴金的城市;令人好奇的是,為什麼她沒有說那是張愛玲的城市?對此王安憶表示,上海當然也是張愛玲的城市,但當時她說這段話時其實是有一個期許,她認為上海需要知識分子的照耀,而不只是個市民價值觀的城市,應該有更高尚的價值。王安憶說:「張愛玲對人生的解釋太簡單,在她眼裡,人生總是走下坡路的。我還是喜歡魯迅,他也是永遠處在絕望中的人,但他一定要把走下坡路的原因找出來,張愛玲用日常化解了焦慮,但一個知識分子應該是有銳度的,不要求妥協。」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