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人口老齡化,亞洲國家首當其衝,繼日本、南韓、台灣的「少子高齡」危機後,《第一財經日報》25日報導指出,30年後,亞洲將有一半的老齡人口來自中國。

美國德州大學老年護理學教授奧斯維德指出說,在未來10年間,全球年齡大於65歲的老年人將以每月增長190萬的速度遞增,而在大部分亞洲國家,65歲以上的老年人將超過5歲以下兒童,這意味著日後照料老年人的人數將急劇減少。

老年人日增 缺乏照護

由於目前的中國社會,多由核心家庭組成,專家憂心,無論是子女忙於工作、缺乏老人護理的技能,或是專業照護機構的數量貧乏,都將衝擊老齡人口的生活品質。

美國戰略研究中心(CSIS)研究員李察.傑克遜表示,中國如今也站在應對老齡化的十字路口了。

《第一財經日報》刊登傑克遜的專欄指出,就人口統計學來看,中國仍算是一個年輕的國家,而老齡化問題之所以是日後的燙手山芋,在於中國同時仍未進渡到現代化社會,經濟實力和人口增長速度間的落差,將使中國的年輕一代在日後付出相當大的代價。

年輕一代 付巨大代價

傑克遜說,在1975年,每名老人撫養了6個孩子;到了2035年,每兩名老人才撫養1個孩子。從1995到2005的這10年間,中國的勞動人口共增加了1.07億,他預測,從2025年到2035年的10年內,此一勞動力將減少7900萬。

這樣的現象說明了什麼?傑克遜指出,當今的老齡化國家多為發達國,在福利和退休制度上有相當成熟且完善的規畫。相較之下,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初時,還是一個幾乎與全球市場沒什麼聯繫的貧窮國家。

如今,中國已是快速發展中的經濟大國,日前《時代雜誌》才盛讚中國在過去60年內,已大幅去除貧窮,步向繁榮。

儘管經濟增長熱力不減,中國仍是相對低收入國家。根據世界銀行資料顯示,2004年中國至少還有1.7億人仍生活在每天1美元的貧窮線以下;而麥肯錫全球研究機構則指出,中國只有不足1%的收入相當於或高於美國家庭的平均收入。

養老金系統待改善

雖然在世界歷史上,中國用比其他國家更短的時間讓更多人民脫離貧困,但除了貧富分配不均、人口結構失調之外,不健全的公共養老金系統,更成為中國未來發展的隱憂。

傑克遜說,目前中國加入公共養老金系統的勞動人口還不到三分之一。個人財富的累積不足、流動人口增多,也將使社會趨於不穩定。

傑克遜建議,要走出此項危機,中國政府須成立保障全民的養老金制度,加強政府的財政能力,為防貧底線籌資,促成中國成為一個高儲蓄、高投資、以及高產值的經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