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傳承發揚客家語言、文化,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黃玉振指出,客委會推動客家事務以語言、文化、產業為三大主軸,不僅要跨部會推廣、傳承年輕化,還要讓台灣成為全世界客家文化的中心,也是落實馬英九總統的競選政見。

黃主委玉振接受專訪時指出,客委會是中央級單位,可以運用中央資源,結合政府、學界和各行各業推廣客家事務,同時,客委會也提出建構客家事務交流平台的機制,希望落實傳承客家文化。

「沒有語言、就沒有文化,沒有文化,族群就會消失。」談到客語流失的情況,黃主委玉振說,目前十三歲以下會說客語的平均每十人只有一‧二人。不會說客家母語的不只年輕人;有一次遇到某位客籍閣員,他以客語向對方打招呼,這位閣員卻面有難色地表示「不會講客家話」。

推動客語教學,需要從根救起,客委會除了撥款印製國小客語教學課本,推出「客語薪傳師」、並補助鐘點費,還舉辦客語能力認證和客語家庭表揚。

為爭取年輕人加入客語傳承行列,黃主委首創「十九歲以下客家子弟報名客語認證免報名費」,更保留一半的社區客語課程名額給十九歲以下的青少年。推廣至今已見初步成效,因為連客家人口比台灣多的大陸,為了挽救流失中的客語,現在也向台灣取經,開始仿效我們的推廣模式。

「牽成客家,繁榮客庄」是延續和保存客家產業文化的宗旨,「客庄十二大節慶」吸引年輕人了解客家禮俗、傳統;連續舉辦八年的客家桐花祭,更透過國內外重要機場的廣告和英日文網站,展現國際化的企圖。黃主委特別提到,油桐花過去和客家的連結並不密切,經過包裝被巧妙結合,花謝凋落、優雅漂亮的姿態,和客家硬頸精神如出一轍,成為客家文化的象徵,更透過文化的設計、包裝,讓相關客庄產業、產品賣得嚇嚇叫。黃主委進一步舉例,豆腐乳對現在人來說是過時、陳舊的食品,但經過包裝設計後,不僅賣相佳,也變成觀光客喜愛的伴手禮。

為了讓台灣成為全球的客家文化中心,客委會不僅結合產業、官方力量,積極和中央、交通、聯合等三所設立客家院系的大學合作,希望年輕人投入客家文化的保存和研究,拓展客家知識體系發展,進而朝全球客家文化與產業交流中心的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