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未來中國經濟走向,新華社日前推出「未來十年中國經濟十大預測」,由其經濟分析師透過廣泛深入的調研,針對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新能源對中國汽車業的影響、未來中國能源消費格局、未來中國銀行業發展趨勢等十大議題,作出全方位預測。從中不難看出,經濟國際化、產業高級化、市場深度化,將貫穿於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全過程。
新華社長期作為中國的官方通訊社,近來配合中國經濟情勢發展,積極跨足金融財經領域。本月14日新華社上海浦東採訪中心正式揭幕,未來將成為新華社金融信息平台,向國內外提供金融信息、智庫諮詢等全方位服務,發展成為中國的彭博社。
以下是新華社經濟分析師提出的未來十年中國經濟十大預測。
趨勢1
人民幣國際化步伐加快
未來10年,將是人民幣加快走向國際化的10年。2020年,人民幣在國際貿易結算中的比重將超過10%,在國際儲備和外匯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將高達15%。到2020年,在美元沒有出現崩潰性貶值的情況下,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將在4.2:1左右,年均升值約4.5%。
預計今後10年,中國GDP年均增長8%,至2020年,中國經濟總量將達到人民幣7兆元左右,按目前匯率計算,大約相當於11兆美元。考慮到人民幣升值因素,屆時中國經濟規模可能接近美國水平,超過日本1倍,相當於全球GDP總量的20%。
貿易方面,中國外貿總額至2020年將達到6.4兆美元,大大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占屆時全球貿易總額的13%。並且中國外貿將由順差轉為逆差。2020年,人民幣在國際貿易結算中的比例將大致與中國外貿占全球貿易的比例相當,而人民幣在儲備資產中的比例或許更高。
10年之內,人民幣依然難以成為自由兌換貨幣。但人民幣穩健升值則是大勢所趨。預計至2020年對美元將累計升值60%以上,先慢後快,年均升值約4.5%。
趨勢2
新能源促中成汽車強國
到2020年,中國汽車保有量仍將較大落後於美國,千人汽車保有量仍將不及世界平均水平。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很可能成為中國汽車工業縮小與汽車強國之間差距的一個契機。
10年之後,汽車在中國城市的普及程度將像今天的彩電一樣,成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大城市家庭擁有2部或多部汽車將非常普遍,汽車也將大規模進入農村地區。
中國新車消費市場規模超過美國的時間可能比想像的要快,這一天將在2015年來臨。2020年,中國汽車年產量將超過2000萬輛,比今年翻一番。屆時中國汽車保有量將達到至少1.85億輛,成為全球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2大汽車消費市場。
高速成長的中國汽車市場將給能源和環保帶來巨大壓力,迫使中國加快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步伐,同時繼續提高傳統汽車的節能減排技術。技術進步將促使中國汽車工業縮小同世界汽車強國的差距。 20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上擁有各類新能源汽車最多的國家之一。伴隨著汽車的大量出口,中國將在中低端汽車市場孕育出一批世界知名的大眾品牌。
趨勢3
能源消費躍居世界第一
未來10年,中國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費國,但人均能源消費量仍只有日本和西歐國家的一半,不到美國的1/3,相當於世界的平均水平。
在今後10年中國GDP平均增長8%的情況下,至2020年中國能源消費總量將超過45億噸標準煤,相當於32億桶原油,接近美、英、法、德、義等國的總和。
中國能源對外依存度將進一步上升,預計到2020年中國能源需求近20%需要透過進口滿足。預計2020年,中國能源凈進口將超過8億噸標煤,相當於5.6億桶油當量,約占全球能源出口總量的1/5。
大力發展水電、核電、風電乃至太陽能等非碳基能源,並大力發展和推廣硫回收、碳捕集等清潔能源技術,是中國走出能源困境的唯一出路。預計到2020年,煤炭占中國能源消費比例將從目前的70%下降到60%以下,相對清潔高效的油氣比例將從23%提高到近27%,非碳基能源比例將從7%提高到15%甚至更多。
趨勢4
銀行走向金融百貨公司
未來10年,中國商業銀行將從傳統以「融資中介」為核心向以「財富管理」為核心轉變,零售業務將成為未來銀行的主要利潤來源。
未來銀行將減少對以存款籌集資金的依賴,金融創新帶來的高槓桿化金融衍生品將大大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傳統銀行存貸利差的盈利模式將逐漸讓位給中間業務的盈利模式。
未來銀行對客戶的意義不再是「存錢罐」和「貸款批發商」,而是以銀行業務為核心,輻射保險、證券、基金、產權經營等多個領域的「金融百貨公司」。對客戶的財富資產管理將是銀行最核心的業務。
未來銀行在代客理財時,投資領域將從股票、債券、基金等傳統領域擴展到結構性衍生品、商品乃至藝術品。
(文轉A7版)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