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林官邸整修期間在度遭遇祝融之災,筆者猶記多年前草山行館委外經營期間也遭遇祝融,古蹟本身就是一個風中殘燭的老人,怎能經的起一把大火的侵襲呢?而更奇怪的這樣的事情還發生在資源最豐富的首善之區,如果這樣的大火是發生在一個偏遠地區,新聞與社會大眾會如何處理。同樣古蹟遭遇祝融之災的彰化二級古蹟元清觀仍須自行募款,國定古蹟的士林官邸卻全由政府處理,也就全民損失文化財還要付錢重新修復。

另外對於鹿港鎮公所申請將鹿港指定為觀光區,交通部觀光局官員與專家學者前往勘查,鹿港成立古蹟保存區多年,但因為地勢低漥的關係只要大雨就容易汪洋一片,而這樣的問題幾乎是台灣西部沿海鄉鎮的共同問題,只是政府拚觀光「古蹟、小吃、景色、原住民」幾乎主打的項目,但是這樣的殺雞取卵的觀光行銷方式,古蹟淹水祝融屢見不鮮,原鄉景色在八八風災後面目全非,政府似乎應該正本清源看待問題的癥結,而非只是「善用」甚至到過度利用資源,只為增加一時的觀光收入,卻賠上台灣的自然人文與文化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