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自共黨建政後,即嚴禁色情產業,文革時,以「移風易俗」為口號,視「性」為政治敵人,最後竟出現「無性文化」。1980年實施新《婚姻法》與一胎化政策後,才逐漸由性壓抑走向性自由。

大陸人隨性 伴侶全球最多

(文接B8版)

大陸人對性行為的開放程度,與時俱進。一份針對包括婦女、白領、教師、知識份子以及領導幹部所做的調查報告指出:至少有2/3的人,可接受婚前性愛。而在1989年時,這個比率只有15%。

有人說,在中國,首先開始的是文化大革命,20世紀的經濟大革命過去後,現在要準備迎接的則是性革命。其實,在蘇聯時期,俄國人「沒有性」,中國同樣沒有。但到了2004年的杜蕾斯性調查報告卻顯示,中國人的平均性伴侶數為19.3人,世界最多,遠遠高於全球平均數10.5人。

兩本書 促成1988年首次性學熱

自中共建政以來,「性」便一直是個「不能說的祕密」。1985年起,阮芳賦的《性知識手冊》和吳階平的《性醫學》兩本書相繼出版,才突破了中國性學的禁忌,終於在1988年促成了第一次「性學熱」。當時還很少有人知道:中國人的房中術,其實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1985年到1989年,性學熱發揮了實質的效果,連《性解放宣言》這樣的文章居然也得以發表,儘管它根本就說不清要解放什麼,又要解放到哪裡去,但是大多數中國人的性觀念轉變,無疑是發生在這段時間裡。

情愛用詞 跟著觀念改變

性觀念的改變,對於男女之間的情愛用詞,也有了調整。80年代初期的「陳世美」和「第三者」,開始變成不是那麼貶義的「婚外戀」,接著又變成褒義的「情人」。過去帶有粗俗色彩的「上床」和「睡覺」,變成了中性的「夫妻生活」和「性生活」,然後又變成了極富有情感的「做愛」和「親熱」。幾乎可以說,1985年以來,當你聽到一個人用什麼樣的辭彙來談論性現象,就能夠知道他(她)的基本性觀念是什麼,又屬於社會上的哪個階層。

近年,中國正處在性解放的過程中,這是生活逐漸富裕和大陸政府對私生活限制逐漸減少的副產品。人們對「性」的輕鬆態度,與當年不分男女一律穿藍色制服,以及嚴格禁止談論性話題的毛澤東時代,形成鮮明對比。

由於性觀念的解放,現在每到周末,在北京的大學周邊一些小旅館,常常被大學情侶包下來。他們通常會到燈光昏暗的小旅館中訂上一個房間,享受一下私人生活空間。就算一些離大學只有10分鐘路程的小旅館,也有一半以上的房間是學生訂的。

但由於大陸性教育,遠遠落後於性開放的速度,導致一時「性」起的年輕人,不願意接受「後果」。據大陸媒體報導,在學校放假期間,到上海各大醫院做流產手術的人中,80%是高中生。

大學生 流行速食式愛情

這幾年裡,中國人對於性的尺度,開放許多,「一夜情」酒吧也應運而生。紅男綠女們「一起喝酒並在紙上互留電話號碼。如果想在一起就可以打電話。有些人甚至直接到賓館開房間去了。」一位「性」好此道的北京女設計師表示:「在這裡,我們誰也不認識誰。找個跟你上床的男人,要比找一個合適的男朋友,要容易多了。」

當然,也有人不想跑那麼遠去找樂子。若是在以前,單身的人除了和自己父母住在一起外,別無選擇。但現在,未婚同居情形早已司空見慣,有些女子甚至到了跟男友同居多年後分手,父母還蒙在鼓裡。

「單身的不談結婚,戀愛的不談未來,」這是在中國大學生中流行的一句話。還有一個笑話,形容大學生的「一周情」是:「星期一眉目傳情,星期二說出心聲,星期三手拉著手,星期四睡在一起,星期五有距離感,星期六很想分手,星期天再找新的。」

年輕人不想固定下來,這給老一代的人帶來很大的焦慮。在北京故宮旁邊的中山公園裡,常可看到很多父母拿著自己兒女的照片和資訊,積極地幫他們物色對象。

雖然,現代大陸年輕人的性觀念,有人憂心太過開放,但,事情遠非如此。專家表示,從幾千年的歷史來看,中國人就是個從骨子裡對性最感興趣的民族。在中國還屬落後的年代,因為沒有現代化傳播途徑,人們便以口頭、繪畫、文字等方式來傳播。據說敦煌石窟的壁畫,有許多畫面都是男女交歡的「鏡頭」。

有「性」有不幸 離婚率攀升

俗話說,飽暖思淫欲。大陸自改革開放,著重市場經濟以後,有了一點錢的中國人壓抑了30年的「老毛病」又犯了。其實,他們只是把幾千年來中國人對性的樂趣與渴望,在暗地裡或是半遮掩中進行的方式,變成公開化罷了。

濫情的結果,導致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離婚率不斷攀升,近年,已到了每3個婚姻關係中,就有一個以離婚收場的局面,婚外情變得很普遍。

大陸人對於性觀念的轉變,《新聞周刊》的一篇封面文章曾這樣總結說:中國的愛情生活正處於一種狂歡狀態,重性而輕愛,看重的是肉體的快樂,而不是精神的圓滿。

另有衛道人士憂心忡忡表示,如何正確引導和改善中國人的性觀念、性意識、性保護,已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不是危言聳聽,用不了15年,中國必然會成為當今世界第一性病超級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