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周三(9月30日)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布達比開會,審議並批准《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76個新項目,包括大陸申報的端午節、媽祖信俗、南京雲錦、安徽宣紙、貴州侗族大歌等22個項目。
這次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有來自全球114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名專家代表出席,除了大陸的22項外,還將韓國的圓圈舞、男寺黨流浪藝術表演、靈山齋、濟州Chilmeori堂靈登巫祭、處容舞,以及阿根廷和烏拉圭的探戈舞等項目,一併納入。大陸文化部外聯部副局長于興義表示,大陸這次被批准列入名錄的項目,在數量上高居榜首,占了29%。
雲錦:一夕成名天下知
據新華社報導,這次大陸被列入名錄的22個項目,包括蠶桑絲織技藝、福建南音、南京雲錦、安徽宣紙、貴州侗族大歌、廣東粵劇、格薩爾史詩、浙江龍泉青瓷、青海熱貢藝術、藏戲、新疆瑪納斯、蒙古族呼麥、甘肅花兒、西安鼓樂、朝鮮族農樂舞、書法、篆刻、剪紙、雕刻印刷、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術、端午節、媽祖信俗。
其中,南京雲錦已經是8年來第3次申請。雲錦研究所所長王寶林表示,已經漸漸失傳的雲錦,是在1956年10月由已故大陸總理周恩來下令保存,江蘇省政府因而建立「南京市雲錦研究所」,這也是大陸第一家工藝美術類研究所,承擔著雲錦傳承和保護的歷史重任。不過,雲錦之所以揚名國際,都是靠中央電視台春節晚會的宣傳。
王寶林表示,在2003年之前,80%大陸人都不知道雲錦。因此,雲錦研究所與央視春晚的總導演金越合作,選用雲錦為春晚主持群製作48套、價值500萬元人民幣的華麗禮服,從此讓雲錦一砲而紅,揚名國際,而這批特製的禮服現在被央視珍藏。
從2002年開始,南京雲錦就開始申報「世遺」,先是在2002年與剪紙、古琴入圍申遺預備清單,但2003年9月只有古琴申報成功;2004年,雲錦再次被列入申遺預備清單,2005年依然鎩羽而歸,今年是第8年申報,終於盼來喜訊,讓相關人員非常開心。
申遺成功之後,一場盛大的慶功晚會將在10月下旬舉辦,雲錦將兌現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做的3個承諾。王寶林表示,首先是恢復雲錦傳統的拜師授徒儀式,目前該所雲錦大師周雙喜已經帶了一個男弟子;其次,恢復織錦前的沐浴、燒香等習俗;最後是重建雲錦娘娘廟。
王寶林表示,傳說七仙女就是雲錦娘娘,以前南京有座雲錦娘娘廟,每年七月初七,雲錦技藝傳人們都會去參拜,祈求來年雲錦工藝一帆風順。南京文物局副局長楊新華表示,等雲錦新館興建完成之後,就會開始蓋雲錦娘娘廟。
粵劇:港府解決傳承問題
粵劇是香港與澳門聯名向大陸政府申請列入世遺的預備名單,順利入選。粵劇又名廣東大戲,自明朝嘉靖年間開始在廣東、廣西出現,是揉合唱做念打、樂師配樂、戲台服飾、抽象形體等的民間表演藝術。雖然是從廣州興起,但早於20世紀30年代已在香港流行,其後更成為主流文化,由通俗文化轉成藝術表演,不少香港藝人都是由粵劇名伶轉行或跨足粵劇演出,例如曾任政協委員的汪明荃與其夫婿羅家英目前主持一個粵劇團,已故香港巨星梅豔芳、張國榮也曾粉墨登台唱粵劇。
過去幾年香港粵劇界因表演場地缺乏,出現傳承危機,不過香港政府已規畫不少措施要復興粵劇。首先是在2008年9月香港民政事務局聯合粵澳兩地文化部門取得大陸中央政府支持,向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簡稱「教科文組織」),申請粵劇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
香港立法會在2009年初通過預算案,撥款1.8億元港幣,將油麻地戲院及旁邊的紅磚屋改建成戲曲活動中心,並計劃在西九文化區興建具國際水準的戲曲中心,內設大型劇院。
香港特區政府也在9月28日宣佈,將首次獨立申請四項本土獨有的民俗節慶文化,成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長洲太平清醮會等。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