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家人團圓、吃月餅賞月,是中秋節的兩大傳統節目。一項調查顯示,大陸年輕人認為中秋節的重要性僅次於春節和情人節,但卻有半數以上的人選擇像普通日子一樣地度過這一天;另外,月餅更多地被看作是「送來送去」的禮品,吃的興致不高。不過,兩岸各地也發展出不同於傳統的中秋新玩法,台灣有獨樹一格的「烤肉特色」,廈門則是博餅成風。
每年在中秋節到來的前大半個月,這段時間廈門的大街小巷裡四處可聽到擲骰子的聲音,這是盛行於廈門當地的一種傳統民俗--中秋博餅。
博餅又稱博會餅,17世紀中葉鄭成功駐紮廈門、金門時,時值中秋佳節,士兵思鄉心切。為讓士兵聯誼並消解鄉愁,鄭成功與部將商議後創設博餅遊戲。博餅每盒63塊月餅,大小各異共6種,分別代表古代科舉的狀元、榜眼、探花、進士、舉人、秀才,根據擲骰規則的點數領餅。
博到狀元好彩頭
幾乎每個廈門人在中秋節前後都會參加好幾次博餅活動,有些是家庭聚會博餅,有些是公司福利活動舉辦博餅,還有些是商家為促銷舉辦的博餅活動。
不過,如今獎品已不是月餅,其中小獎以家庭日用品居多。狀元是最大的獎,也最難博到,博到狀元被視作好彩頭。近幾年當地媒體舉辦的博餅活動,「狀元王中王」的獎品令人咋舌:一輛價值不菲的現代汽車,有時甚至是一套價值上百萬元人民幣的房子。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