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長安街向東,在京通快速路高碑店出口的北側,有一座富麗典雅的明清建築群,就是中國紫檀博物館。它是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富華國際集團主席陳麗華,耗資2億人民幣所興建的首家紫檀藝術博物館。館藏二千多件作品,館長陳麗華說,30多年來,一件都沒賣,因不做任何商業交易,使得它更顯藝術價值。
陳麗華曾多次攜紫檀珍品赴海外巡展,2005年赴日本愛知博覽會,今年則以開館十周年來台在台北101大樓舉辦首展。展品多達101件,價值逾十億元,主要以展示紫檀家具為主,從明清居室文化、檀雕技藝、傳統榫卯結構、珍貴家具用材等多個側面同時展開對中國傳統家居文化的探索之旅。
紫檀早在公元三世紀,就經晉崔豹作為珍貴木材寫入「古今注」,明清古典家具鑑定專家王世襄指出,紫檀珍貴固有其質色之美好絕倫,而產地偏遠、生長緩慢、成材極難也是其重要原因。宋元以前的紫檀器物,除唐時已運往日本,有幸保存在日本有棋局等小物,明中以後拓展南疆、開放海禁,才有少量紫檀製成家具,鼎盛時期是在清乾隆年代,歷史上有「貢作」之名。
此次來台展出展品101件,皆是高檔仿古家具,「高仿」極品並經過北京故宮同級認證,其中,最大一套是展於台北101大樓一樓的紫檀雕故宮角樓,全套以1:5比例製作,其特色在於北京紫禁城城牆四隅,各聳立一座多角、多簷、多山花、多屋脊,四面顯山,造型玲瓏絢麗,簷角錯落有致的角樓,其平面呈十字形,上層為兩個歇山頂十字相交,山花向外顯露,正中安銅鎏金寶頂,構造繁複,俗有「九樑十八柱、七十二條脊」之說。
為確保作品品質,特別聘請故宮博物院高級建築專家為藝術顧問,參與製作員工有木工、磨工等二百餘人,連續工作一年有餘,累計用料一萬四千多公斤。
展場入門即出現乾隆皇專屬大鏡屏與雲龍紋寶座,其中烏木嵌金絲楠雕百子圖大鏡屏是依故宮乾清宮內陳設的鏡屏所製作,座屏採用浮雕與透雕手法裝飾雲龍紋,屏中鑲板心,浮雕百子嬉戲圖,整體畫面層次清晰,高超雕刻技法將元宵節孩童嬉笑玩耍的場景刻畫的維妙維肖。至於屏風寶座原件出自乾隆時期宮廷造辦處,做工極精,尤其利用紫檀木與黃楊木色彩的強烈反差,凸顯色彩對比,使圖案更加生動活潑,極具立體感。
四合院是中國民間世代私產獨居的一種建築形式,民族氣息濃厚,歷史悠久,展品以1:8的比例縮小的四合院模型,選用優質的紫檀木製作而成,是一座三進院落的四合院,一進院為傭人居住和待客之用,二進院和一進院之間的「垂花門」,只有在重要節日和有貴賓來訪時才打開,二進院的正房為主人居住,東西廂房是通常為兒子準備,女眷則住在三進房,平日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仿古年代最精緻要屬當年清政府為慈禧太后六十大壽所製作的禮物,亦即「紫檀佛龕式多寶格」,原件藏於上海博物館,整體造型氣勢非凡,結構複雜,由裡往外、自上而下,格局多變化,雕工與款式為中國古代家具史上難得一見佳作。
作品中故事可精采,像是底托以上花板以魚水紋環繞一周,有如魚得水之意,多寶格主體下出簷邊框,則浮雕福壽富貴的牡丹紋,再者,抽屜則雕以戲水飛禽、鼠鬧田園,邊框以黃菊藤蔓環繞、左手邊為對開門櫃,門框以「壽菊獻瑞」雕刻紋樣環繞,雕工極具巧思。中央的佛龕是最精美的視覺焦點,頂端為一對吞脊龍,此為皇宮正殿才能雕飾的圖案,象徵至高無上的權威,上眉子鏤空雕刻松鶴祝壽紋樣,下垂柱滿刻「萬」字紋,象徵萬壽無疆。
多寶格頂端的下垂牙鏤空透雕七尾鳳凰圖案,驕首昂視、展翅高飛,鳳凰在傳統習俗中象徵雌性,正值慈禧垂簾聽政,所以有龍在下、鳳在上的相反位置排列,並在左側上櫃門邊框以蘭花雕飾,「蘭兒」為慈禧太后乳名,有蘭兒守門之暗喻,鳳凰則代表慈禧至高無上的權威。
「百駿圖」插屏則是由烏木嵌紫檀雕刻而成,此套插屏共由五件組成,刻劃清初西洋畫家郎世寧的「百駿圖」全景,按照1:5的比例將原畫放大雕刻而成。郎世寧作為「海西畫派」代表,在畫作中將西方追求寫實表現的體積感與立體感,與中國畫的特點融合,將百匹駿馬的各種姿態描畫得活靈活現,甚至連毛髮的光澤也清晰可見。
此套插屏的屏座及屏框皆以烏木製成,浮雕西洋風格的捲草、屏心為紫檀製,屏面的百駿圖採用高浮雕兼鏤雕手法雕刻,遠山近水、樹石花卉及百匹矯健的駿馬,無不維妙維肖。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