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檀屬熱帶植物,主要產在南洋群島及東南亞各國,通常說紫檀無大料,係因其生長緩慢,非數百年不能成材,且「十檀九空」,出材率僅約10%-15%。紫檀木質地堅硬而富有彈性,色澤紫赤深沈,紋理纖細浮動,呈不規則的蟹爪紋,俗稱「絞絲紋」,經打蠟磨光,木質表面即可呈現出宛如嬰兒皮膚般的光潔細膩,也因量少而曠古罕見,被稱為「木中之王」。
紫檀不僅成材難,製成家具也是耗費時日,光是十一道工序,就得曠日廢時守著。
烘乾:首先木材採集後不能馬上運用,還得要烘乾木材才能著手做家具,主要是高檔木材油性大、硬度高,在烘乾過程中,要由低向高緩緩升溫,待溫度達到要求後,再緩慢降溫,這個過程一般要一個月到兩個月,有的木種還要更長一些。
開料:把原木鋸成板材或方材,以備製作各種器物,開料是門講究的功夫,尤其是高檔木材,在躲避木材自然缺陷的前提下,要儘量下長料,根據木材的紋理走向開出一個或兩個弦切面。
接著用鎪鋸切割曲線,鋸絲的部分通常是由技師自行加工,現在除人工外,也有機器操作。
組裝:把加工好的部件組裝起來,成批生產的構件,在組裝時難免有鬆、緊或縫隙不嚴的問題,隨時需要修整榫頭或榫眼。
特別一提的是,中國古典家具的榫卯結構,為世界之最,匠師們可隨心所欲地製造出既互避互讓、又相輔相成的各種精巧絕倫的榫子,構件之間完全不用金屬釘銷,最多只是用鰾膠輔佐。
手工砸膘:傳統家具使用的粘合劑主要是魚鰾或豬皮膘,以鰾膠粘合的家具,經久耐用,一旦需要修理,只需用溫水泡一下,就可以打開。
雕刻:在家具上裝飾花紋,可根據紋飾要求有透雕、鏤雕、高浮雕、淺浮雕、平雕、毛雕、圓雕等,其中,透雕又有一面作與兩面作之別,平雕則有陰雕和陽雕之別。
清地:花紋雕刻完後要將地子處理得非常平,否則會影響花紋的整體效果。
接著打磨,傳統做法是用銼草打磨,如今多用沙紙,一般要磨四遍,由粗到細各磨一遍,打磨工序是關鍵,直接影響產品品質,如果磨工不得法,會將作品磨壞,反之磨工手藝好,還可以把雕工的不足彌補回來。
打臘則是由多種不同品種的蠟配製,加熱成液體,用毛刷刷在家具上。
烤蠟則是打完蠟後,為使家具充分吸收蠟液,要用熱風機反覆地烘烤。最後才是刮蠟,但需要放一天一夜,讓蠟充分凝固,然後才能刮去表面浮蠟,浮蠟刮乾淨後,再用粗布、細布反覆揩擦,名曰拋光。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