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埔鄉民代表會主席姜良明的祖父姜瑞昌,就是當年賣膨風茶給日本總督府的人,膨風茶又叫白毫烏龍,是熟茶的一種。北埔姜家目前已不再製茶,但當年北埔瑞昌茶工廠還在,工廠中留下三個可以一次同時炒茶一千斤的銅製機器,可為鑑證。

根據姜良明的說法,當年的瑞昌茶工廠在台北也有門市,日本總督府先派人接洽買走廿斤,所出的價錢是市面的十倍;消息傳回北埔,其他茶商不相信,才有膨風茶的說法。

不過,姜成佼醫師在「北埔新姜傳奇」這本書中寫道,「有一年,北埔乾旱,茶樹又遭蟲害,所有製茶師傅都認為北埔的茶葉不可能有好的成績,但姜瑞昌不死心製了幾斤茶葉送台北總督府比賽。」

比賽當天晚上,姜瑞昌就到北埔大街上宣布,他的茶葉拿到第二名,(當時只有北埔姜家幾個家族有電話)北埔鄉人聽了都哈哈大笑說,你那種蟲害茶葉還能得獎,就別再膨風了,這也是北埔「膨風茶」的由來。

姜瑞昌一直活到民國四十一年才過世,他曾經做過北埔庄長跟洲議員,姜瑞昌還是北埔鄉玩相機的開山始祖,一九二三年日本裕仁皇太子參訪新竹神社,當時姜瑞昌是少數幾位能夠靠近皇太子的台灣人,目前看得到年輕裕仁走在新竹街頭的那張照片,就是他拍的。

北埔公學校在一九三四年曾編了一本北埔鄉土誌,其中記載,北埔鄉在昭和六年,全鄉共有四百九十四戶住戶與製茶葉有關,轄內茶園約有一千四百甲,茶葉年產量四十五萬公斤。

北埔鄉土誌還強調,北埔所產高級茶葉品質卓越,每百台斤單價倍於州轄內之平均單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