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故宮博物館十月院慶特展「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卅七件北京故宮珍藏文物已抵台,豐富「雍正」大展內容,而這也是兩岸故宮文物相隔一甲子,在官方主導下首次匯聚展出。昨日舉辦的開箱記者會上,包括《為君難》壽山石螭鈕長方印在內的三件北京故宮院藏文物,率先在媒體前曝光。

「雍正」共計展出二四六件文物,從「雍正皇帝的一生」與「文化與藝術」這兩部分來討論雍正其人、其政及其藝術文化成就。

雍正刻許多「為君難」印 勵己盡責

近年以雍正為題材的影劇、小說十分火紅,稗官野史對這位皇帝的傳說甚多,如他篡改康熙遺詔、為了鞏固皇權六親不認、打擊異己殘酷冷血等。然而,兩岸清史研究學者從雍正遺留下來的文物研究發現,雍正在位十三年,勤於理政、肅貪養廉且國庫充盈,他的藝術品味追求精緻典雅,更精於書法,文采風流。

故宮院長周功鑫指出,「雍正」展透過文物訴說雍正皇帝的故事。為了完整呈現雍正全貌,除了借自北京故宮的卅七件,另從中研院史語所借得三件、上海博物館借得兩件、五洲製藥廠提供一件,加上台北故宮院藏二○三件,一共二四六件展品,包括雍正肖像、書畫、瓷器、漆器、瑪瑙、史籍和檔案等。

昨日開箱的《為君難》壽山石螭鈕長方印,「為君難」出自《論語.子路》:「為君難,為臣不易,如知為君之難也,不幾乎一言而興邦乎?」雍正曾命人刻了許多「為君難」印章,鈐於御書及古書畫上,用以激勵自己不要忘記皇帝的職責。這只雍正元年四月十九日製作的印璽上,刻著漢文篆字,左右有展鬚屈體的兩條對稱夔龍紋。

錦袱包裹長方盒做工細 幾可亂真

另一只精緻的琺瑯工藝《銅胎畫琺瑯纏枝蓮紋六孔瓶》,是雍正時期出現的新器形,作為插花器物。第三件開箱品《描金彩漆包袱式紋長方盒》,遠看像是錦袱包裹的長方盒,盒蓋中央打了一個結,近看才發現原來打結的「錦袱」是由漆灰堆起雕琢而成,惟妙惟肖的皺褶,別具創意。盒蓋表面以黑漆描金,繪出佛手、石榴、壽桃,俗稱「三多」,分別寓意多福、多子、多壽。

故宮「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十月七日起展至明年一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