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作曲家海頓今年逝世二百周年,「鋼琴詩人」傅聰九日將在國家音樂廳全場演奏海頓的作品。傅聰感性地說,過去他被莫札特的作品迷惑,七十歲之後,才發現莫札特「前輩」海頓的偉大,「幾年前我在上海音樂學院教課,有個學生彈奏海頓作品,讓我驚覺他的音樂如此美妙幽默。」

遲來的驚喜,使這位鋼琴大師無法自拔。去年十月傅聰因手疾復發,取消原訂的台灣行,「我休息半年,沒有安排任何演出,只能在家裡小碰鋼琴,心情感到沮喪。」因此當他自覺狀況恢復,再也壓抑不住彈奏海頓的衝動,也讓這場音樂會從敲定到登場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決定得非常急迫。

傅聰心中「急」的理由,因為對於七十五歲的他來說,簡直是與時間賽跑,「海頓的鋼琴奏鳴曲有六十首,五年來我只練了十二首,現在都不敢正視我尚未練到的作品。音樂世界實在太浩瀚,作品你永遠練不完,生命卻如此短暫。」

二○○三年起,傅聰每年赴上海音樂學院客座二個月,「我不是教授音樂,而是跟學生一起發現音樂,因為我們都是音樂的學生。聆聽學生演奏作品的過程中,也會學到不同的東西。」海頓就是他上課時發現的寶。

「海頓雖是德國人,但作品吸取的文化多元,包括匈牙利、吉普賽等,莫札特是幽默中帶淚,海頓是純正的幽默,而且他的音樂沒有過度的自我。」

傅聰指出,市場上詮釋海頓的鋼琴作品,多半把海頓彈成是擺放在博物館的古董,「海頓的音樂應該是很有現代性的,尤其他的音樂傳遞的是人的情感,人的情感不會因時空而不同。」

相較於熱衷海頓的態度,傅聰談起巴赫卻是非常敬畏,「沒能好好研究巴赫是我最大的遺憾,巴赫就像是一本大書,像中國的《易經》吧!研讀巴赫的作品,如同仰望德國科隆大教堂,令人肅然起敬。」

傅聰九日在國家音樂廳的獨奏會裡,將演出海頓五首奏鳴曲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