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應以追求生活便利為先,還是應重自然景觀的維護呢?日本廣島地方法院於十月一日在一項判決中,否決了廣島縣福山市的「 之浦」的填海、造橋計畫,認定自然文化景觀屬於國民共同的財產。連日本的名導演宮崎駿都親自召開記者會,讚賞法官的勇氣,因為「 之浦」正是賣座電影《崖上的波妞》的誕生地。
「◆之浦」是位於廣島縣瀨戶內海中央,饒富古風的小漁村,在此至今仍可看到江戶時代遺留下來的建築、街道、燈塔、碼頭等,從小山丘上俯瞰的港灣風光更讓人驚嘆大自然之美。這個人口稀少、經濟蕭條的小鎮,因為《崖上的波妞》一片而聲名大噪。
宮崎駿在電視節目受訪時表示,他與所屬的吉卜力製作公司員工於○四年赴 之浦旅行,就迷上了當地遺留的江戶時代氣息,○五年二月還特地到當地租了可眺望港灣的獨棟民宅,住了整整兩個月,邊逛老街邊構思《崖上的波妞》的情節,這個小漁港帶給他許多創作的靈感。
《崖上的波妞》片中出現許多場景與「◆之浦」十分雷同,如片中出現的「TOMO」超市,船上掛著寫了當地神社名字的旗幟等,都讓波妞迷確信這裡就是波妞一片的舞台背景,隨著電影的賣座,「◆之浦」吸引了成千上萬的觀光客前往。
不過,廣島縣為解決道路過窄、交通不便等問題,宣布要在二○二六年以前完成◆之浦填海、造橋計畫,擬填平約二公頃大的港灣沿岸,建蓋一百七十九公尺的大橋,並於○八年六月向中央政府申請造橋許可。
當地居民對於廣島縣的此一決定意見分歧,贊同的人指出,當地的對外交通太不方便,使得年輕人紛紛外移,人口越來越少。反對的人則指出,這裡難得保留著獨特的歷史、文化、自然景觀,不應輕易破壞。上百名當地居民還在○七年四月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廣島縣知事停止這項建設施工計畫。
宮崎駿在法院判決前向媒體表示,他住在◆之浦的兩個月,每天都從窗口欣賞海的景色,發現海有各種不同的表情,當時若是沒有到此,就沒有《崖上的波妞》這部電影。他還強調,人們若是認為公共建設可填補漁村人口減少、高齡化所產生的寂寞,那只是個錯覺,老後的寂寞是無法靠搭橋、蓋摩天樓而改變的。
此案在判決前就受到眾人的矚目,廣島地方法院負責審理的三名法官還親自到當地視察,最後判決指出,◆之浦的文化、歷史景觀不僅是當地居民的財產,也是國民的財產,公共的利益,因此以應保護景觀為由,命令廣島縣知事不得批准此建設工程案。
這是日本司法判決中,以保護景觀為由,喊停大型公共建設工程的首例,判決結果可能影響廣島縣的施工計畫,也可能左右日本中央政府是否核發造橋許可的決定。宮崎駿對此結果表示,日本應該今後如何做,此判決可說是踏出好的一步。
的確,現代人的生活講究迅速、便利,不知不覺中,自然、文化、歷史景觀正被一點一點地吞噬。人與大自然爭地的結果是,走到哪都是千篇一律的高樓大廈、冷冰冰的人造建築。
如何在現代建設與人文自然景觀之間做個明智的取捨,的確是現代人應該好好深思的問題,而且,這樣的問題不只會發生在日本,也同時會發生在世界各地。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