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一隻燕子不能帶來春天。可是國民黨竟然輸了區區一席雲林縣補選立委,整個氣勢幾乎完全潰散,不僅提不出縣長人選,連其他幾個原先評估居於優勢的縣市也面臨崩盤危機。難道國民黨真的虛有其表嗎?馬英九說,寧缺勿濫,不向派系低頭,說得很有道理,但恐怕尚未觸及問題核心。台灣長期以來的地方選舉,幾乎是無樁腳派系根本萬萬不能,並非國民黨如此,民進黨也是一樣。所以國民黨今天的問題不是派系,而是黨紀。

目前國民黨縣市長參選鬧分裂的縣市包括花蓮縣、新竹縣、台東縣與嘉義縣等。花東尚可以說是泛藍絕對優勢的地方,樂觀一點說,即使藍軍一分為二,不管誰當選仍可能還是藍軍天下。但對僅略佔相對優勢的選區(約六四比),除非可拉出七比三以上差距的棄保效應,否則鐵輸無疑。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道理大家都懂,可是為什麼未獲提名者仍然堅持不退?道理很簡單,候選人對自身利益的考量遠大於黨的利益;寧冒兩敗俱傷之風險,對可能僅十分之一的機會也要放手力搏。

太多前例顯示,只要選上了,再靠攏過來,黨還不是乖乖接受?既已視黨紀如糞土,當然不在乎被開除黨籍。國民黨如不能徹底斷除此種投機心態,協調是不可能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