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民居蓋在七十度的陡坡上,形成令人歎為觀止的天上樓閣。
■高文麒/文、圖
西江只有一千多戶人家、六千多人口,但是千戶人家以上的苗寨,全中國好像也只有這一個!
西江吊腳樓 獨特的天空樓閣
坐落在苗嶺之中的西江擁有一千多戶人口,因而稱為千戶苗寨。源於苗嶺主峰雷公山的白水河蜿蜒穿寨而過,將西江苗寨一分為二,層層疊疊的吊腳樓,從河兩岸依著山勢向上綿延展開,暗紅色的楓木板在陽光照射下光彩奪目;屋前屋後翠竹點綴、楓葉掩映,風景十分優美,秋天風景更是絕美。
由於貴州東南山多地少,西江的民居絕大多數修建在七十度左右的陡坡上。苗族巧匠們在陡峭的山坡上建造層層疊疊讓人歎為觀止的天上樓閣。每一幢木樓都用石塊堆成基礎,坡度越陡,地基就越高,為了穩固,有的地基還分成兩層甚至三層。
西江的苗族房屋為了在山坡地上搭建出夠大的平面,所以二樓都會伸出地基之外,突出的部份以幾根柱子從山坡上撐住,屋子半邊懸空,這種房屋就是著名的苗族「吊腳樓」。這些吊腳樓全部以榫頭銜接,更神奇的是當地工匠建造房屋之前根本就沒有設計圖,造型、結構都在師傅腦袋裡:熟練的師傅只憑一把尺、一根墨線、一把鑿子、一把斧頭,就能夠建出因地制宜的木造樓房。
西江吊腳樓依山而建,按照山勢決定朝向,一般大多坐西朝東或是坐南朝北,沿山而建櫛比鱗次逐漸升高,層頂覆蓋小青瓦或是木片。戶與戶之間有石塊鋪砌的小路連接,是山坡地建築的典範。
攔路酒 海量才能過關
西江是苗族的歌舞之鄉,節日多而且規模龐大、內容豐富,例如「蘆笙會」、「苗年」、「牯藏節」、「姊妹節」……等等;其中規矩最多、延續時間最長,同時也最神秘的是十三年舉行一次的牯藏節。
苗族節日、慶典期間到苗寨遊玩,都會被當成貴客來接待。貴客要進寨,必須按苗家禮俗喝「攔路酒」(喝的是土酒,類似台灣原住民的小米酒)。從進寨的公路開始直到寨前的門樓,沿途少則三、五道,多則十數道。每道酒卡在路中間放一張方桌,兩邊站著幾位盛裝的苗族青年男女,提壺端「碗」向客人敬酒,每一道酒卡敬兩大碗,表示福壽雙全;最後一道酒卡是進寨的門樓,這一關不是土碗了,換成大牛角。這麼喝法除非真是海量,不然進寨子就已經站不穩了。
不過酒量不好的貴客也不必擔心,只要雙手背在身後,彎腰用唇輕觸酒杯即離,並且禮貌地說一聲「兜社莫」(謝謝)就可以過關,主人雖然好客但絕不會強人所難。但是,如果你接過碗,那就代表你不是外人,而是把寨子裡的苗家父老鄉親當自己的兄弟姊妹,那麼特別高興的兄弟姊妹們將會非常高興、誠懇的請你「乾碗」!
西江一般以國內的遊客居多,當地沒有旅館只有簡單的民宿,西江的民宿大多數都是傳統的吊腳樓,雖然設備相對簡陋,跟台灣的民宿不可同日而語,但是傳統的吊腳樓也有它獨特的魅力,傍晚時分斜倚在欄杆旁,涼風徐來,滿眼的翠綠山色,古樸的山村,夕陽炊煙。另有一番閒適快意。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