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西方國家還在為通貨緊縮憂心忡忡之際,亞洲新興市場剛出現復甦跡象,卻已要想辦法應付完全相反的難題:通貨膨脹。南韓、印度和印尼新出爐的數據都顯示物價上揚,代表這些經濟體已戰勝通縮壓力,但也意味它們可能成為第一批調高利率的國家,而時間最快就在下個月。

印度的躉售物價增長超出預期,財政部長普拉納布警告,印度存在通膨可能,通膨率可能進一步升高。

經濟學家則認為,短期內不必擔心通膨一發不可收拾,因為物價只是溫和走高,全球經濟反彈的力道依舊薄弱,大宗商品價格也仍保持平穩。

為防經濟過熱須及早因應

但最新數據還是提醒亞洲各國央行,必須開始考慮及早採取因應措施,以防經濟過熱。現在大多數國家利率都在歷史新低,應該大幅調高,回到與平均經濟成長幅度相符的水準。

「瑞銀集團」經濟學家安德森指出,對新興市場來說,「通膨滑落的時期已結束,我們正處在反曲點上」。瑞銀預期,經濟體質較佳的亞洲國家明年初將開始升息。

南韓九月的消費者物價上揚○‧一%,增幅低於預期,但比去年同期成長二‧二%。印尼九月消費者物價年增率二‧八三%,高於預估。

印度商工部一日發布的每周躉售物價指數則比去年同期成長○‧八三%。這個評斷通膨的指標,在連續十三周走跌後,正穩步上升。

泰國九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儘管連續第九個月走低,比去年同期下滑一%,但已比八月增長○‧二%。

中國的通膨數據目前仍低於去年同期,主要是受基數效應影響。一年前能源與大宗商品價格開始快速下滑,降低用來衡量年度通膨的價格基準,但估計未來幾個月內,通膨年率可望成為正值。

專家預測南韓下月就開跑

經濟學家認為,新近的物價報告證明,以亞洲為首的新興市場將率先從全球性經濟衰退中復甦。野村證券國際首席經濟學家蘇巴拉曼指出,亞洲地區應該帶頭開始讓利率正常化。然而,對各國央行總裁來說,這將是件苦差事。

蘇巴拉曼預測,南韓十一月將率先升息,而其他經濟體也可望在明年初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