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買年貨一樣,一家大小齊出動。」趙通(化名)回憶起4月的買鎳熱潮,仍是嘖嘖稱奇。

趙通是華東地區最大的鎳現貨貿易商之一,年貿易量超過1萬噸。他認為近兩年是他做鎳貿易最有趣的一段時間,「自1998年開業以來,從沒接待過這麼有趣的客戶」他是指那些買鎳當作資金保值的人。

受金融危機影響,鎳價高台跳水,從2007年的46萬(人民幣,下同)/噸下滑到2008年第4季的8萬/噸,各方資本紛介入鎳市,投資鎳產品,而其中尤以溫州商人囤鎳最出名。

大跌大買 貿易商也怕

「他們這些半路出家的人已經打敗了正規軍。」在趙通的眼裡,民間囤鎳的力量已經對鎳市產生了明顯影響。

「由於那些民間囤鎳的人存在,現在鎳價被控制在12-14萬/噸之間。如果跌到12萬/噸,那我一天的電話就要接到手軟,那些人會瘋狂買進。同樣如果價格超過14萬/噸,那我接電話也要接到手軟,都處都是賣鎳的人。現在那些大的生產商、貿易商都怕了他們,定價權正向民間囤鎳的人進行轉移。」

「民間囤鎳起碼從2007年末就開始了」趙通透露,他所知有一個溫州人,2007年10月在24萬/噸的時候買了超過20噸的鎳,「現在還套在手裡」。

民間囤鎳的入手價格分布廣泛。趙通透露,在他的客戶中17萬/噸、15萬/噸、10萬/噸、9萬/噸、8萬/噸都有分布,「從我這邊的交易情況來看,今年4月買的人最多。也就是9-12萬/噸價格入手的人比較多。」

除了溫州外,江蘇揚州寶應、泰州興化囤鎳也比較多,各行各業的人都有,有錢人居多,但也有「發動一大家子人湊錢來買的」。按身分看,趙通接觸最多是的收垃圾出身的人,「他們之前有接觸過鎳,相比瞭解一些市場情況。」

收垃圾出身 收購主力

「民間囤鎳的量到底有多大,我倒不清楚。」在趙通看來,具體的量是一個謎。不過,另一家規模與趙通相當的貿易商表示,今年用於投資的鎳交易量占其總額的20%-30%。

4月鎳市依舊冰冷,價格從9萬/噸到13萬/噸又回到9萬/噸,鎳市仍沒有穩定大漲的跡象。不過,與鎳市寒冷相反的是,趙通的辦公室卻熱鬧異常,「從9點開門到下午2點關門,擠滿了人。」

「就像過年買年貨一樣,一群一群的過來,買主把自己的妻子、孩子、姨子和舅子都帶了過來,當時我這邊的辦公室都坐不下,只好去隔壁,我這個公司都被擠得滿滿的。」

交易量都有些瘋狂,每單大多是10噸以上,「現在一天也接不到一兩個10噸以上的」。而4月一天的總成交量在100噸以上,從開門到關門,價格要上漲近萬元/噸。

「大家都說現在的鎳價很低,但在我12年的從業經歷裡,鎳價4-5萬/噸也遇到過」但那些來找趙通買鎳的人明顯不在意是否還會不會跌,「他們基本上什麼都不懂,只知道鎳很值錢,而且價格跌了很多。」

「買鎳保值是那些民間囤鎳的最主要目的。」趙通認為,現在現金存在銀行基本沒利息,買房子又覺得現在價格太高,於是去買金屬。

能抗氧化 保存且保值

而鎳是比較好囤的金屬,它是基本金屬中單位價值最高的,而且比銅、鋁抗氧化能力強,便於保存,黃金也不錯,但總覺價格水平太高,都超過1000美元/盎司了。

鎳價從最高46萬/噸跌到24萬/噸,再到如今的13萬/噸左右,已經兩次攔腰砍了。趙通透露,一般來說,有超過30%-40%左右收益時候,那些囤鎳的人才會選擇出售。

包括趙通在內的多位貿易商認為,民間囤鎳出手靈活,「極少數是買了就準備放個一兩年」,不少買家都把貨放在貿易商的倉庫裡,「交給我們代管,當價格合適時,他們就打電話給我們讓我們代售。」

不過趙通表示,雖然鎳價有漲,但交易不活躍,一天也就20-30噸,而一般情況是50噸左右。吉恩鎳業(600432-SH)董秘王行龍表示,鎳市的需求仍然疲弱,「價格上漲了,但需求還未跟上來。」

如何脫手 考驗囤積者

與趙通規模相當貿易商表示,正常訂鎳的廠家下降了四分之一,過去單次用量10噸的廠家,一次會買20噸,而現在是先買5噸,用完了再買5噸。

多家貿易商都不看好未來鎳價的走勢,不過趙通仍然認為,在資金的推動下,鎳價仍然有瘋狂上漲的可能。

「像國內最大的鎳礦開採商金川鎳業,過去一直想穩定鎳價,但一直很難如願,就是因為國際資金的衝擊,只要你一做空,就會遭遇大量資金的追殺,直到你一無所有。」

事實上,包括趙通在內的多家貿易商均表示,不少不銹鋼等鎳使用商,「買了鎳卻不生產,它就囤著,到年底再賣掉,那一年的利潤都有了。」

另外,國家信貸資金也爭相湧入,「如果下半年銀行像上半年一樣放貸,那鎳價今年突破15-16萬/噸的高位也完全可能。」

至於民間囤鎳,趙通說「不賺到錢估計不會出來」,由於其使用的是閒置資金,「虧了就放著」,或者就等一兩年再出來,「我有一個客戶在8.6萬/噸價位買了十幾噸鎳,他到現在還沒打算賣。」

(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