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許多創投業者看了這輩子最多的電影、動畫,不為娛樂還是為賺錢,想試著找出下一個「海角七號」、「中華網龍」等具潛力文創投資標的;一旁的數位內容與文創公司也忙敲邊鼓,藉著國際合作發展全球競爭力,進一步研擬文創版REITs、信託受益權,希望引進創投業的活水錢源,據悉此舉獲得工業局認可。
文創是行政院規畫6大旗艦振興案之一,有政策支持,數位內容與文創業跟著蓬勃發展,但業界發現,大量業者投入卻產出有限,外界想進入卻不知門道,為了產業永續發展,數位內容衍生商品聯盟、動畫產學共同開發聯盟、遊戲振興會參考美日的「完工保證」與「製作委員會」營運模式,積極催生台版「製作委員會」,確保作品產出,吸引投資人。
數位內容衍生商品聯盟舉例,之前李小龍兒子李國豪拍攝「龍族戰神」中途身亡,即由完工委員會介入並利用3D模擬真人接續演出;產業鏈完整的日本,則是集合多個產業共同開發單一IP。回頭看兩岸,沒有這些架構、各產業互不了解,不似美日具技術和通路優勢,因此以往多靠少數英雄撐市場,但期待英雄式成功不如集合多人開發能量,採取國際Co-production增加傳播、銷售機會。已有一部實驗案「格鬥世紀」,由國內漫畫、動畫、遊戲及國際型電視台共同開發,將證明台版製作委員會(見表)的可行性。
進一步,兩岸可望由此推展新的營運模式,包括完工機制─使投資者、開發者、發行者降低預付風險,未來可單獨發展公司組織,衍生Project Financing;信託機制─讓證券商、創投業、銀行家操作資金買賣,可提前販賣信託受益權(標的衍生性商品),或買賣文創版REITs(標的IP),又以有公開市場背書的文創版REITs受矚目。
創投公會秘書長蘇拾忠直言,創投關心的是退場機制,以及退場時的回收倍數、有無公開市場或強力背書。目前除了遊戲證明成功之外,數位內容因為網路泡沫化嚴重,踢到鐵板的比成功者多,上市櫃不多、併購案少,所以過去創投的投資意願低,隨著創投業轉型和配合政策,現在將嘗試從電影/動畫、數位內容衍生商品、電子書切入,市場涵括大陸也是投資必要條件。
他舉例,公仔等衍生性商品獲利明確,比數位內容適合投資,據國外經驗,文創商品整合中只要1項成功,就可望帶動9至50倍回收,知名的Hello Kitty、皮卡丘更超過2、3百倍;又如電影,若時間短、回收倍數夠大,年投資報酬率30~70%即列入考慮。接下來就看文創業如何包裝可衡量價值的投資標的、公開市場背書,創投業則希望有政府補助、銀行融資加上收入抽成分紅的配套規畫。
發表意見